警惕1-5歲孩子誤食藥物
時近暑假,學校放假,幼兒在家的時間較多,專家告訴記者,她在急診中經常會接診到誤食藥物的小患兒,主要人群是1-5歲的孩子。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催吐,傳統的方法是讓孩子坐著,然后醫護人員再進行催吐,不過,經共同研究發現,采用俯臥位催吐可以提高催吐的成功率。
小孩好奇心有時很危險
專家告訴記者,來他們醫院就診的誤食藥物的孩子年齡大多在1-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好奇心較重,喜歡往嘴里塞東西,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鑒別能力。
兩歲多的小寶對啥都感興趣,媽媽床頭的胃藥也引起了她的興趣,自己扒開來吃了兩口,然后就開始呼叫,不停哭鬧,后來才知道是誤食了藥物,隨后被送到醫院就診,專家指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昏睡不能叫醒,呼吸困難,手腳輕微的抽搐,嘔吐物異常,口腔有變色、淤腫、潰爛等狀況時,一定要及時送往醫院,并帶上孩子有可能誤食的藥物,或有關的藥瓶、藥盒、藥袋等,供醫生搶救時參考,如果不知道孩子吃了什么,要將孩子的嘔吐物帶往醫院,以便醫生在第一時間展開搶救。
趴著催吐比坐著更有效
小兒誤食藥物后怎么辦呢?專家認為,家長不要一發現小兒誤服藥物后就驚慌失措。
如果小兒服藥的時間不長,在4~6小時之內,家長可以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方法是:家長用一根筷子或勺子觸碰小兒的舌根部,小兒會感到惡心而引起嘔吐,但常規坐位下經常會發生催吐不成功的現象。
為了更有效地催吐,專家在急診科與兒科專家共同研究發現,采用俯臥位催吐可以提高催吐的成功率。即讓小兒在坐位下喝些清水,再取俯臥位進行催吐,這樣可以使催吐更易發生,減少了藥物的吸收,避免藥物中毒的發生。用此方法,該院急診科已成功為近30例小兒催吐洗胃成功,避免了插管洗胃給小兒帶來的巨大創傷和痛苦。但是如果小兒服入的藥量過大、時間過長時,家長必須立即送他們到醫院搶救治療。如果誤服的是腐蝕性藥物,強酸強堿類物質要馬上喝米湯、面湯、蛋清、牛奶、面粉糊以保護胃粘膜,然后立即送醫院。
家庭藥物也要細心保管
“小孩誤服藥物、農藥等的情況,每年都能看到許多的孩子,有時一年就能接收將近50個孩子,特別是在春夏農忙的時候,誤服農藥的孩子比原來要多很多。”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專家們提醒,家長一定要把農藥、藥物等物品存放妥當,避免兒童誤食。特別是在農忙期間,家長切勿放任孩子在田間地頭獨自玩耍,尤其要將農藥、藥物等危險物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以免釀成悲劇。
為了防止小兒誤服藥物事件的發生,家庭應該特別注意保管好家里存放的藥物與化學劑,應放到小兒拿不到的地方。在給小兒服藥時應該養成先看藥名,查對后再喂服的習慣,萬萬不可馬虎從事,以免由于一時疏忽而給小兒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危害。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