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安全:日常生活警惕這4種傷害
生活中可能發生很多意外傷害,其實有些意外也并非意外,只是不小心而已,當發生這些“意外”后,家長應該如何科學的應對和處理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燙傷先用冷水沖洗
門診報告:1歲的琪琪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開水,致使頭面部、頸部及胸腹部燙傷。誤認為食鹽水消毒,母親在女兒原本淺度燙傷的部位上撒了一層白白的食鹽。醫生 指出,這一做法十分危險,不但對治療燙傷沒有幫助,反而容易引起高鈉血癥,還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癥狀,易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小琪琪入院后,醫生下了病危通 知。
防范措施:家里的開水瓶和電飯鍋、油鍋不要隨意放;給寶寶洗澡要先調好水溫;做飯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靠近廚房;抱孩子時別喝開水、抽煙等。
急救方法:家長不應輕信“偏方”,涂抹醬油、醋、酒、牙膏等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
專家提醒:一旦發生燙傷事件,首先用流動水沖洗孩子的傷口;保持燙傷處在冷水中持續浸泡至少30分鐘;冷水降溫后,可以脫掉傷處的衣物或者襪子,如果衣服黏住了傷口,可以把傷口周圍的衣服剪掉;用干凈毛巾等覆蓋燙處,盡快送醫院。
骨折可用夾板“固定”
門診報告:5歲的叮叮在一家類西餐廳游樂區玩耍時發生意外,當時他在滑滑梯上準備下來,結果被絆了一下直接摔到了地上,醫院鑒定結果為左上臂雙骨折。
防范措施:家長應注意寶寶經常發生摔傷的場所:床上、樓梯上、窗戶上、樹上、自行車上、娛樂設施上等。家中的窗戶邊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此外,還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攀爬凳子、桌子、床等家具;地板上的水要及時擦干;在游樂場等場所玩耍時家長要做好看護。
急救方法:專家指出,若幼兒跌倒后有骨折,家長不要按揉腫脹部位,或隨意牽拉活動關節。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制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制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 阻礙血液循環。
家中溺水要重點防范
門診報告:張女士在家給寶寶洗澡。她給寶寶套好脖圈,放到嬰兒游泳池里后,才發現忘了拿浴巾。于是張女士一路小跑到隔壁房間取浴巾,回來發現寶寶幾乎大頭扎進水里。張女士急忙把孩子從水中抱出來,還好沒出什么事。
防范措施:只要容器中的水高度達5厘米左右,就可能對寶寶構成威脅,包括浴盆、浴缸、馬桶等。當寶寶在水中時,父母一定要時刻待在他身邊,這是預防寶寶溺水的最基本原則。如果在游泳池,要讓孩子特別是幼兒遠離深水處,同時要加強孩子對游泳潛在危險的認識。不要讓孩子獨自到水塘、河流等危險的地方去。
急救方法:孩子發生嚴重溺水后,家長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異物。然后讓溺水兒童俯臥,用手按壓其背部,把肺、胃內的積水排出后做人工呼吸,及時送去醫院搶救和治療。
孩子吞食異物很常見
門診報告:王奶奶給2歲的小孫子吃榛子,孩子一邊吃一邊不停地玩著小汽車。突然,孩子劇烈咳嗽起來,呼吸也很費力,臉色由紅潤變得紫脹,表情很痛苦。王奶奶意識到,孩子可能是被榛子嗆住了,幸好醫院離家不遠,經過醫生緊急救治,小孫子終于轉危為安。
防范措施:容易吞食的異物不要放在孩子能夠拿到的位置;當孩子把一些小物品塞進嘴里的時候,大人要及時制止;孩子吃東西時,不要讓他們隨便跑動、哭鬧、嬉笑;給幼小的孩子吃堅果、果凍,喝珍珠奶茶等都是不安全的。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