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寶寶的意外傷害?
隨著夏季到來,兒童意外傷害的事件是越來越多,輕者影響幼兒的健康,重者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為了幼兒的健康,我們一定要做好日常的保護,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寶寶受到意外的傷害呢?
各年齡段孩子面臨哪些意外風險?
兒童急救專家肖政輝分析,小于3個月的嬰兒易發生嗆奶窒息;1歲的嬰兒最易出現跌傷;1-3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是氣管(支氣管)異物吸入,另外還有藥物中毒、外傷等;學齡期的孩子車禍、外傷等比較多;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有時候情緒低落,會有藥物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等。從地域分布來看,城市的孩子易從高樓跌下,農村的孩子最易吃到一些滅鼠藥、殺蟲劑等,溺水也常發生,城鄉接合部的孩子易遭遇車禍。另據有關統計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19%發生在街道,12%發生在學校;其中學齡前兒童的意外傷害多發生在家里。就氣管(支氣管)異物吸入一項,卡喉異物花生米最常見。結果顯示,卡在孩子氣管里的異物中,花生、瓜子、豆類及帶殼食物約占2/3,其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類。從年齡分布上來看,年齡最小的只有1個月(卡玉米糖),最大的12歲,集中發生在3歲以下兒童,男孩占2/3。學齡兒童所卡氣管異物以圓珠筆帽、口哨多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尤其提防。
家長學急救降低兒童傷害
專家介紹,兒童意外傷害原因多與玩耍或運動有關,由于兒童缺乏自覺防護心理和事故安全防范意識,加之多數父母缺乏預防和處理知識。家長要加強保護兒童的意識,學習和掌握意外傷害的急救知識和方法,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安撫孩子緊張情緒等。有意外傷害發生,這些急救方法將發揮作用,有效降低兒童傷害。
按輕重程度,兒童意外傷害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溺水、觸電、雷擊、外傷大出血、氣管異物、車禍和中毒等,往往危及生命,必須在現場爭分奪秒進行搶救;二是各種燒燙傷、骨折、動物咬傷等,雖不會頃刻致命,但如遲遲不作處理或處理不當,也可造成死亡或終生殘疾;三是輕微的意外傷害,如皮膚擦傷、小范圍淺度燙傷等,可在家里進行簡單處理,必要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如何避免寶寶意外傷害?
1、安裝防護欄防寶寶墜跌
孩子愛爬高,剛剛能站立的寶寶總是試圖跨越小床、小童車或寶寶專用的高腳餐椅的護欄。有的兩三歲的寶寶喜歡登上高處,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東西。因為寶寶平衡感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摔倒,如果爬到沒有防護網的窗臺或陽臺上玩,很容易發生高空墜跌。
-
如何保障兒童安全在一些假期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安全。防止孩子出現各種的意外,嚴重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殘忍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6大安全隱患現在平時一些家長喜歡在周末的時候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準備一些生活用品,但是帶孩子逛
-
開學為什么別總把手心掛在嘴邊一些孩子開學的時候,因為長期的假期生活,而讓自己不能更快地進行收心學習,所以總是把抒情掛在嘴邊,這樣會讓自己更難進入一些
-
帶孩子逛商場需警惕六大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喜歡帶孩子逛街逛商場,讓孩子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寬闊視
-
小心六種運動會損害孩子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經常的鍛煉身體,對于孩子非常有利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