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之后,“碗”何去何從?
倫敦斯特拉特福區,第30屆夏季奧運會主體育場坐落于此,因上闊下窄的造型,英國人稱其為“倫敦碗”。
這只“碗”備受贊譽的首要原因是使用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臨時看臺,8萬個座位中,只有2.5萬個固定座位。對于這只設計獨特的“碗”,人們更加關注它在奧運會后的命運。倫敦奧運會后,拆掉這些臨時座位,縮小的“碗”怎么用?還是讓它的設計者們來破解懸念吧。
從“倫敦碗”還“躺”在設計師的草圖中時,它就被貼上了“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可持續利用”的標簽。6年前帶領團隊負責主場館建設時,“倫敦碗”的首席建筑師湯姆·瓊斯就堅定了要更多考慮可持續利用的想法。他說:“北京奧運會很棒,但我們不能完全照搬北京的做法。未來城市在申辦大型賽事時,把握好場館建設的永久性和臨時性之間的關系將變得更重要。這將引領未來體育建筑的新風潮。”
不同于那些永久性建筑物,“倫敦碗”的休息室和停車場都在主體育場外。這為賽跑、競走、投擲以及跳遠提供了場地。瓊斯將“倫敦碗”定義為一個小巧但功能齊全的輕量型體育場館。
參與“倫敦碗”設計施工的華人設計師陳海亮透露,由于事先就考慮到奧運會后主體育場的“瘦身”再利用問題,整個場館的建造只使用了1萬噸鋼材。而建筑材料中50%是回收材料,比如利用英國北海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剩余管道來構建場館頂棚支架。
甚至在“倫敦碗”建造之初,建筑師們就在考慮如何拆。奧運會后,“倫敦碗”將迅速縮小為一座中型體育場。為了便于拆卸,“倫敦碗”沒有使用巨大的水泥或金屬材質的頂棚。但考慮到頂部開放面積太大會使其抗風能力下降,設計師采用了類似樂高玩具的設計:場外頂棚、外部圍墻、內部包圍圈以及一些附加的設施都是彼此獨立的,像積木一樣“插”起來。這些都為賽后的改建提供了便利。
“剛開始的第一個方案其實我挺喜歡的,第一個方案是有一個能活動、能伸縮的屋面(頂棚),但是由于預算特別多,包括奧運之后的營運、維護、維修等問題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后來這個方案還是沒有被采納。”陳海亮說。據介紹,“倫敦碗”的設計先后共經歷過五次大的改動,期間還有無數小的調整,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有了這些前期鋪墊,“倫敦碗”在奧運結束后將順利“縮”成小“碗”,變成可容納約2.5萬人的體育場。這將大大提高它在后奧運時期的利用率。
負責倫敦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奧林匹克公園遺產公司日前透露,他們已為小“倫敦碗”做好了后續安排。經過一番競標后,地處東倫敦的著名英超俱樂部西漢姆聯隊成為小“倫敦碗”的未來主人。
而倫敦紐漢姆區將和西漢姆聯俱樂部一同成為奧運會主體育場的長期承租方。未來,當地居民將在小“倫敦碗”中,盡享運動快樂。
-
倫敦奧運中國第三十八金—鄒市明北京時間8月12日消息,2012年倫敦奧運會拳擊比賽繼續進行,在男子49公斤級決賽中,中國名將鄒市明發揮出色,以13-10險勝泰國高手
-
倫敦奧運中國第三十七金---陳若琳女子10米跳臺,陳若琳發揮出色,以巨大領先優勢摘得金牌摘得。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夏季奧運會上收獲的第200枚金牌。胡亞丹前兩跳
-
倫敦奧運中國第三十六金—吳靜鈺北京時間8月9日凌晨進行的倫敦奧運會女子49公斤級決賽中,中國選手吳靜鈺以8:1的成績戰勝西班牙名將布里吉特,衛冕成功,同時這
-
倫敦奧運中國第三十五金—男乒團體2012年8年9日,奧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馬龍打頭陣力克柳承敏,張繼科獨得兩分,力擒朱世赫后,與王皓合作拿下雙打,中國隊3-0韓
-
倫敦奧運后 我們該如何健身因為奧運的關系,最近大家都很關注健身。其實健身是一個長久的話題,今年恰逢又是一個奧運年,人們如何在倫敦奧運后繼續保持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