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在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養(yǎng)生。對于老年人來說,防騙能力比較弱,防忽悠能力更是一般。很多時候花錢購買的保健品,實際使用效果與商家宣傳相差甚遠。為此,專家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需謹慎,謹防上當受騙。
陷阱一:“健康講座”為促銷。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訪談、講座、采訪、座談會”等形式,邀請一些似是而非的“專家”、“教授”和“老中醫(yī)”,或者一些主持人或演員舉辦“養(yǎng)生”講座,實則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為盲目信任這些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從而選購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上當受騙。
陷阱二:“贈送活動”為洗腦。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贈藥”、“免費試用”、“發(fā)放小禮品”、“抽獎”等方式,吸引老人參加其組織的促銷活動。促銷現(xiàn)場往往氣氛熱烈,夸大產(chǎn)品功效,甚至聲稱根治百病。有些活動還會請一些所謂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chǎn)品的假象,給老年人造成“不買就沒有了”、“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覺中被“洗腦”,從而購買產(chǎn)品。
陷阱三:“專家義診”是騙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用所謂的專家、教授為老年人開展免費體檢或義診,不少老年人受免費吸引從而進行體檢或咨詢。體檢后,“專家”、“教授”往往會告知老年人身體存在多種問題,需要及時購買產(chǎn)品治療,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誘騙購買了一堆無用處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