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養生驅寒暖胃
夏季養生非常重要,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尤其是大暑到來之后,會造成高溫天氣,所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導致胸悶氣短,直接影響到胃腸功能,很多的人也不愿意吃飯,大家需要綜合進行調解,那么,夏季如何養生驅寒暖胃,增強食欲。
開胃常食生姜粥
很多食物都具有驅寒暖胃的功效,最常見的莫過于生姜了。生姜不只是去除腥氣的調味品,還是一味有較大醫療價值的中藥材。生姜除了殺菌外,還可祛寒。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113方中,用到生姜的有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嘔,或配陳皮以宣發胃陽,或配紫蘇以開散郁氣,或配大棗以健脾和血。但總離不開一個“寒”字,外寒解表、內寒溫中,生姜都是首選的藥物。所以民間才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俗語。
姜可做姜湯、姜粥,炒菜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加姜片,也可在做餡時加點姜末。唐代醫家李絳的《兵部手集方》中,有一款驅寒功能能較強的藥膳——生姜紅棗粥(生姜絲15克,紅棗5枚,粳米100克),對夏季厭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有消瘦、面色偏紅、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陰虛內熱現象的人,不適合食用此粥。
除生姜之外,最方便的暖胃食物還有山藥、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黃豆、香菇、桂圓等。
按摩足三里增食欲
據《黃帝內經》記載,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機體生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足三里穴被稱為保健穴或長壽穴。
在中醫看來,暑氣最易損傷人的津氣。我們稱這種中暑為陽暑,主要是夏季感受暑熱之邪所致病癥,是在烈日下勞作或長時間待在高溫、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引起的,也就是中醫學所說“動而得之者為陽暑”。中陽暑的主要原因就是“熱”,其表現有高熱、汗出、煩躁、口渴多飲、小便短赤等。陽暑是受熱后傷津耗氣所致,所以治療應以清熱補氣為主。
綠豆熬湯清暑熱
綠豆湯是清熱的佳品。《開寶本草》記載:“綠豆,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綠豆湯能清熱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飲品,也是治療中暑良藥。另外,經常食用馬鈴薯、紅薯、香菇、山藥等,在大暑傷津耗氣時節也有益氣作用。
瓜果蔬菜經常吃
要多吃一些涼性蔬菜,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涼薯等。還可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或蘋果等。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具有清熱除煩、止渴解暑、寬中下氣等功效。蘋果性平,味甘酸,具有補心養氣、生津止渴、健脾和胃的作用,且營養豐富,對身體極其有益。另外,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錯的防暑水果。多喝水,必要時加些鹽為更好。
刮痧按摩防陽暑
防治中陽暑,可在背后膀胱經以及肘窩處刮痧。刮痧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勻,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現紫紅色斑點或斑塊為度。除了刮痧之外,按摩風池穴、太陽穴也可以起到治療中暑的好效果。按摩風池穴可疏風清熱、開竅鎮痛。按摩太陽穴可通絡止痛、清熱除煩。
日常起居重防護
炎夏也不應貪食寒涼或整天在空調房里待著,否則易受寒涼侵襲而出現厭食癥狀。還要注意防寒,睡覺不蓋被子,脾胃也容易受寒。老年人講究要冬暖脊背夏暖肚,就是不要讓腹部著涼。
大家需要注意合理膳食,要注意中醫調理方法,多吃一些養生粥,而且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按摩,避免腹部受涼,平時有很多的人喜歡開空調,這樣容易造成身體受到影響,平時大家需要注意綜合進行保健,而且要注意膳食方法,全面地提高身體素質,避免造成胃腸功能下降。
-
年終盤點:你的健康余額剩多少,你的健康狀況達標嗎?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常常會回顧這一年都做了哪些事情,認識了哪些朋友,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
小寒養生 健健康康過新年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節氣。
-
想要提高自己精子的質量?男性這樣做準沒錯其實還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在平時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提高我們精子的質量,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
-
想要每晚睡得香甜 一定要做這幾件事哦良好的睡眠對一個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提高睡眠質量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那么良好的睡眠和什么有關呢?怎么樣做才能讓自
-
達人支招教你緩解壓力  壓力是人對未知事物的本能反應,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完成任務的動力和斗志,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