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開窗通風 健康預防疾病
開窗通風無疑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隨著戶外空氣污染愈演愈烈,開窗也成了麻煩事。怕屋里空氣被“傳染”不敢開,單純依賴空氣凈化器、空調換氣等來呼吸“新鮮”空氣,人們不得不整天關著窗戶。近日,香港某報刊做了一項實驗,教你如何正確開窗。
有進有出,效果最好
塔樓的住戶可能會有這種煩惱:家里的窗戶都在同一側,開窗時通風效果不好。這種情況,可以充分利用家里的排氣扇、油煙機等,制造通風效果,但怎么開有很多講究。
香港《明報》的這項實驗發現,屋里不開窗通風的情況下,室內懸浮粒子數量約11微克/立方米;如果打開排氣扇以及離它最遠的窗戶,懸浮粒子數量就降為8微克/立方米;而在開排氣扇周圍的窗戶時,懸浮粒子數量不減反增,為16微克/立方米。這說明,最佳的開窗方式應該是,打開居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口。要讓空氣有進有出,經過整個房間,通風效果才好。
開半小時就夠
空氣的交換效率跟室內外的溫差也有關系。有實驗顯示,以一個80平方米的房間為例,在室內外溫差達到20℃時,開9分鐘空氣就可以充分交換;如果室內外的溫差為15℃,開窗11分鐘就差不多了;在無法判斷室內外溫差時,最好保證開窗30分鐘。
很多人會說,現在外面空氣那么差,就是開5分鐘也不行。對此,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室外空氣再不好,每天也要打開窗戶通風。”即便在霧霾天,室內也要有新鮮空氣來源,可以選擇戶外空氣相對較好的時間段,把每個房間的窗戶開個小縫,通風30分鐘~1個小時。一般來說,每天下午1點~4點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污染物濃度較低,因此可在午后陽光好的時候通風換氣。“我們家一年四季24小時窗戶都開一個小縫。”彭應登說,住在馬路邊的人要除外,馬路兩邊揚塵、PM2.5相對較高,應該避免長時間開窗,可以選擇用空氣凈化器、加濕器來改善居室環境。
風雨天,找對開窗時機
如果天氣條件差,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刮風時,5級以下適合通風。3~5級風一般不會造成地面嚴重揚塵,比較適合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特別是雨雪過后的晴天,空氣比較濕潤時,大風可以明顯起到清潔空氣的作用。但為了安全,建議只開一條縫。當地面較干燥時,5級以上的風很容易揚塵,此時最好暫時關上窗戶。
下小雨時別開窗。很多人覺得雨水會沖走空氣中的顆粒物,空氣質量會好轉。彭應登表示,這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因為下小雨時,風速和風力也往往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潮濕的空氣還會給懸浮的污染物“穿上水衣”,加重空氣污染。中等以上、持續時間較長的降雨才能有效地沖刷空氣中的污染物。此外,彭應登提醒,不論是什么級別的降水,天氣陰沉即將下雨雪時,以及剛剛降水時,空氣都處于污染較嚴重的狀態,這時最好不要開窗通風。
先除塵,再開窗
相對于從外界進入室內的塵土,我們更應該擔心屋中原本積累的灰塵。室內細小顆粒物的濃度不一定比室外低,有時甚至會比室外更高。空氣流通時,會帶起室內灰塵,大大降低了改善室內空氣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引發感冒、呼吸道疾病等。
建議開窗前先打掃室內衛生,最好用濕式除塵,先在室內灑點水,過10~15分鐘再打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與灰塵顆粒吸附在一起,就可以減少空氣中飄浮的灰塵數量,同時還有利于調節室內的濕度。同理,在擦桌子、窗臺以及地板時,也一定要使用濕抹布,以防塵土飛揚。此外,打掃房間時,最好戴上口罩,結束后先不要在室內停留,待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后再回到室內,以免吸入細小顆粒物。
-
教你挑選識別各種家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我們要上班到新房子去住的話,都會選擇一些新家具的,那么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如
-
教你挑選識別各種家具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在平時選擇什么樣的家具才是適合我們的,那么我們在平時挑選各種家具的時候,到底選擇什么
-
抗寒有方!大冷天就該這樣補在寒冷的冬季,保暖抗寒成了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而很多疾病到了冬季也是高發的季節,所以冬季做好保養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
每天開窗通風對人體有什么好處大家平時應該要注意最好每天開窗通風,開窗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且能夠避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經常開窗通風,可以預
-
如何清理廚房油污廚房內很容易藏污納垢,應該要做好廚房的清理工作,廚房內的油污是非常難清理的,再清理廚房油污時,盡量采取一些小妙招,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