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險:是燙手山芋 還是地下金礦?
保險,風風火火來到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購買各種保險以保障未來,已成為一種時尚。然而,有一個人群卻被保險拒之門外,他們就是寵大的老年人群體。
質詢
牛可以上保險,寵物可以上保險,為什么偏偏沒有老年人的保險呢?
多年來,老年人一直在保險的門外俳徊:
鏡頭之一:幾年前,靠“下海”經商先富起來的葉先生,總想給年近七旬的父母親盡孝心表示點什么。思前想后,素有“鐵算盤”之稱的妻子出了個主意給老人買保險。葉先生覺得有理,第二天便付諸行動。可是跑遍廣州各大保險公司,一聽到老人的年紀,便被告之沒有適合的險種。
鏡頭之二:東北的趙大爺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保險公司沒有65歲以上老人的險種。”趙大爺不禁感嘆:“現在的險種層出不窮,如保障型險種、少兒險種……陜西的奶牛可以買保險,廣州的寵物許多也都可以買保險。為何偏偏把我們老年人拒之門外呢?”一位退休干部更是氣憤地說:“車可以保險、房和狗可以保險,甚至買個電視機都可以保險,為什么對社會作出了貢獻的老年人就不能保險呢?這樣是不合理的。”
鏡頭之三:上了年紀的人無險可買,趕在規定年齡前投保,又往往被高昂的保費嚇退。
陳小姐想給57歲的母親趁早買幾份健康保險,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為她設計的一套組合方案,她母親到身故時雖可獲2.5萬元的保障.但在其到60周歲的三年間所要繳納的保費競高達1萬元。
養老和保健,是老年人生活中的兩大主題。許多老人總有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擔憂。這種既莫名又現實的憂慮,使保險自然而然地走進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使不少晚輩總想通過這種方式為老人盡點孝心。然而,現實卻讓他們失望了。中國人壽無錫分公司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康寧定期”和“康寧終身”兩個健康型險種,年齡在50周歲以上的投保人占保戶總數的6.23%和6.78%,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僅占1.36%和1.05%。
盡管保險公司也推出了一些老年險種。但因為門檻過高,也把大多數老人拒之門外。比如,養老型保險中的太平洋和中國人壽兩家公司的“長壽養老”、“國壽養老”。健康保險中的“步步高”、“附加老年護理”等險種都比較適合老年人,“附加老年護理”又被稱作“請保姆”,57周歲的人投保。每年繳4300元,繳3年.從80歲開始每年可領取1000元.90歲后每年領2000元。依此類推,70歲前身故可還本。然而,如此高額的投入,要到如此高齡才回報。一般的老人如果僅靠自己的經濟實力是很難“請”得起這個“保姆”的!
可見,老人在保險門外徘徊,保險驅使老人走開。這就是當今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聲音
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保險公司對這部分“高賠付率人群”很難設計出既可賺錢又有利于保險人的合理險種來而對老年險種缺乏的保險市場,而對老人渴望的目光,保險公司是視而不見嗎?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一些保險專家認為:保險是一種風險的管理工具.它是用來防范和轉嫁風險的,不應等到事發時,應在事前就做好規劃。但中國有它的特殊原因。原來生老病死殘都由國家來管。隨著改革的深化,現在由個人對自己的未來作規劃。老年人因為年輕時沒有這個機制,所以沒有準備。
保險是一種互助的制度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所以帶有一點付出的含義。等到老年時再去辦保險。基本上只能是受益的人了。不存在付出。從年輕時買保險可能自己不用別人用.是一種互助的制度。所以說.保險從根源上就決定了老年險種的開發本身就是困難的。保險的三個原則是:年輕時投保年老時享用,健康時投保疾病時享用,安全時投保風險發生時享用。
另外,從保險公司來看,也有一定的苦衷。老年人身體狀況差,是疾病、死亡的多發群體,保險公司保的是“萬一”而不是“一萬”,很難對這部分“高賠付率人群”設計出既可賺錢又有利于投保人的合理險種來。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因此必須要考慮自身利益和風險。
老年人是風險高發群體,患病和遭受意外的機率最高。而如果要開發老年保險產品,就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稍有不慎,不但沒有盈利.還有可能人不敷出,這將使保險公司難以承受。所以.一些保險公司對風險系數大的老年人保險。只能慨嘆愛莫能助。
最后,資金和權限受制。老年保險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前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太窄,按保險法規定。該項資金只能用于債券、大額存款、基金等。而在國外,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要寬得多。由于經營受到限制,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利潤。這樣,各大保險公司自然要從賺錢和風險的權衡中去考慮開發險種,老年人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便成為一只 “燙手山芋”。誰也不愿意去接手。而來自各保險公司的聲音說:目前的年齡規定將 “老老人”排斥在外.是有其道理的。而老年人的保費高昂,則是由其“高危”的特性所決定的。這類群體是疾病多發人群,保險風險大,高風險必須制定高保費,但高保費老人們吃不消;若保費收得太少,則保險公司吃不消。盡管保險公司已經認識到這一市場的廣闊。但反復權衡后.還是縮小了承保范圍。保險業內人士特別指出:老人險種最燙手的是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控制不了醫院的醫療費。由于開發老年險種的風險大,一旦帶來損失將無法彌補,自然也就束之高閣了。
視野
老年保險。國內不敢做,可國外卻是紅紅火火。有資料顯示:在保險較為完善的國家,設計險種時都考慮到了銀發市場潛在的巨大購買力。德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建立養老保險的國家,由政府立法規定,凡領取工資者都要參加養老保險。體力勞動者參加工人老年保險,腦力勞動者參加職員老年保險,規定男子年滿65歲,婦女年滿60歲,至少繳足10-15年的保險費方可享受養老金。在德國,200多萬投保人中有2/3是老年人,德國還專門推出了護理險種,投保人因病或失去獨立生活能力時,可由保險公司支付部分或全部護理費用。同樣是商業化運行,因有嚴格的成本控制、成熟的經營規模。德國的保險公司也沒做賠本生意。
在其他一些保險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開發險種時也往往特別關照老年入這一特殊群體:美國、法國等在開發老年人護理險上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它們先從開發一些年金型、老年護理型(LTC)險種做起,開辦一些具有個性化的老年人專項險種。積累經驗、逐漸推進。例如,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開發的長期護理性險種,保險金等因年齡而異,發展勢頭一直很好。而美國的長剛戶理保險既可以單獨承保個人,也可以團體保險形式向團體提供承保。按照被保險人在投保時的實際年齡制定不同的保險費率。該險種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發至今。已經成為美國最受廣大家庭歡迎的險種,占領了美國本土30%的人壽保險市場份額。
動態
外資公司已在幾年前就開始關注并涉足老年保險。2002年4、5月,在上海的獎固友邦保險公司.率先撕開了老年保險的第一道口子一一推出了“永安保險”。這是專門針對50-75歲以上老人的險種.且可以續保到80歲。這個險種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根據老軍人的特點推出意外骨折傷害賠付和實行電話投保方式。此新險種一同世就引起強烈反響。僅兩周時間就有上萬人打電話咨詢投保。
口子被撕開之后國內外的一些保險公司也開始研究、琢磨并開發中國的老人保險市場。
忠告
老年人投保應注意什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鄭偉教授提示:
一、老年人比較容易疏忽,善于聽信別人口頭的說法,針對當今保險代理人隊伍良莠不齊的現象。在購買保險時要把代理人講的保險承諾落實到保單上,即要在保險合同上找到法律依據。
二、老年人在選擇保險時。尤其要注意現在市場上有一些產品屬投資型產品。它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風險性相對比較高。這種產品,對于老年群體整體而言.不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產品.它可能更適合中青年階層、白領階層。最典型的是投資連結保險,老年人在選擇此種保險時要特別慎重。它可能有很高的回報,也有可能回報很差。因為此種產品業績的好壞和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表現是息息相關的。
三、如果您購買了一種產品,但發現這個產品可能不是非常適合您,與您原來的想像不太一樣,要特別提請您注意的是:現在所有的壽險產品都有一個購買之后10天的“猶豫期”。即從保單購買之日起之后10天。保戶可以無條件把保單退給保險公司。取回全額保金,所以購買保險產品后.要及時仔細地研究、核對。特別要注意的是“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
可以預見,老人商業保險的春天即將來臨.更多的保險公司將角逐老齡保險市場。老人們應該打起十二二分精神,防止上當受騙。或者由于一時的決策失誤購買了失當險種而帶來終身的遺憾。自身的健康狀況、經濟實力和保險公司的信譽度是老人投保時必須反復琢磨清楚的“三要素”。
人們有理由相信:“夕陽無限好。因為投了保”必將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老人的欣慰和感慨!
質詢
牛可以上保險,寵物可以上保險,為什么偏偏沒有老年人的保險呢?
多年來,老年人一直在保險的門外俳徊:
鏡頭之一:幾年前,靠“下海”經商先富起來的葉先生,總想給年近七旬的父母親盡孝心表示點什么。思前想后,素有“鐵算盤”之稱的妻子出了個主意給老人買保險。葉先生覺得有理,第二天便付諸行動。可是跑遍廣州各大保險公司,一聽到老人的年紀,便被告之沒有適合的險種。
鏡頭之二:東北的趙大爺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保險公司沒有65歲以上老人的險種。”趙大爺不禁感嘆:“現在的險種層出不窮,如保障型險種、少兒險種……陜西的奶牛可以買保險,廣州的寵物許多也都可以買保險。為何偏偏把我們老年人拒之門外呢?”一位退休干部更是氣憤地說:“車可以保險、房和狗可以保險,甚至買個電視機都可以保險,為什么對社會作出了貢獻的老年人就不能保險呢?這樣是不合理的。”
鏡頭之三:上了年紀的人無險可買,趕在規定年齡前投保,又往往被高昂的保費嚇退。
陳小姐想給57歲的母親趁早買幾份健康保險,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為她設計的一套組合方案,她母親到身故時雖可獲2.5萬元的保障.但在其到60周歲的三年間所要繳納的保費競高達1萬元。
養老和保健,是老年人生活中的兩大主題。許多老人總有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擔憂。這種既莫名又現實的憂慮,使保險自然而然地走進了他們的視野。同時。也使不少晚輩總想通過這種方式為老人盡點孝心。然而,現實卻讓他們失望了。中國人壽無錫分公司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康寧定期”和“康寧終身”兩個健康型險種,年齡在50周歲以上的投保人占保戶總數的6.23%和6.78%,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僅占1.36%和1.05%。
盡管保險公司也推出了一些老年險種。但因為門檻過高,也把大多數老人拒之門外。比如,養老型保險中的太平洋和中國人壽兩家公司的“長壽養老”、“國壽養老”。健康保險中的“步步高”、“附加老年護理”等險種都比較適合老年人,“附加老年護理”又被稱作“請保姆”,57周歲的人投保。每年繳4300元,繳3年.從80歲開始每年可領取1000元.90歲后每年領2000元。依此類推,70歲前身故可還本。然而,如此高額的投入,要到如此高齡才回報。一般的老人如果僅靠自己的經濟實力是很難“請”得起這個“保姆”的!
可見,老人在保險門外徘徊,保險驅使老人走開。這就是當今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
聲音
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保險公司對這部分“高賠付率人群”很難設計出既可賺錢又有利于保險人的合理險種來而對老年險種缺乏的保險市場,而對老人渴望的目光,保險公司是視而不見嗎?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一些保險專家認為:保險是一種風險的管理工具.它是用來防范和轉嫁風險的,不應等到事發時,應在事前就做好規劃。但中國有它的特殊原因。原來生老病死殘都由國家來管。隨著改革的深化,現在由個人對自己的未來作規劃。老年人因為年輕時沒有這個機制,所以沒有準備。
保險是一種互助的制度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所以帶有一點付出的含義。等到老年時再去辦保險。基本上只能是受益的人了。不存在付出。從年輕時買保險可能自己不用別人用.是一種互助的制度。所以說.保險從根源上就決定了老年險種的開發本身就是困難的。保險的三個原則是:年輕時投保年老時享用,健康時投保疾病時享用,安全時投保風險發生時享用。
另外,從保險公司來看,也有一定的苦衷。老年人身體狀況差,是疾病、死亡的多發群體,保險公司保的是“萬一”而不是“一萬”,很難對這部分“高賠付率人群”設計出既可賺錢又有利于投保人的合理險種來。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因此必須要考慮自身利益和風險。
老年人是風險高發群體,患病和遭受意外的機率最高。而如果要開發老年保險產品,就意味著保險公司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稍有不慎,不但沒有盈利.還有可能人不敷出,這將使保險公司難以承受。所以.一些保險公司對風險系數大的老年人保險。只能慨嘆愛莫能助。
最后,資金和權限受制。老年保險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同前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太窄,按保險法規定。該項資金只能用于債券、大額存款、基金等。而在國外,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要寬得多。由于經營受到限制,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利潤。這樣,各大保險公司自然要從賺錢和風險的權衡中去考慮開發險種,老年人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便成為一只 “燙手山芋”。誰也不愿意去接手。而來自各保險公司的聲音說:目前的年齡規定將 “老老人”排斥在外.是有其道理的。而老年人的保費高昂,則是由其“高危”的特性所決定的。這類群體是疾病多發人群,保險風險大,高風險必須制定高保費,但高保費老人們吃不消;若保費收得太少,則保險公司吃不消。盡管保險公司已經認識到這一市場的廣闊。但反復權衡后.還是縮小了承保范圍。保險業內人士特別指出:老人險種最燙手的是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控制不了醫院的醫療費。由于開發老年險種的風險大,一旦帶來損失將無法彌補,自然也就束之高閣了。
視野
老年保險。國內不敢做,可國外卻是紅紅火火。有資料顯示:在保險較為完善的國家,設計險種時都考慮到了銀發市場潛在的巨大購買力。德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建立養老保險的國家,由政府立法規定,凡領取工資者都要參加養老保險。體力勞動者參加工人老年保險,腦力勞動者參加職員老年保險,規定男子年滿65歲,婦女年滿60歲,至少繳足10-15年的保險費方可享受養老金。在德國,200多萬投保人中有2/3是老年人,德國還專門推出了護理險種,投保人因病或失去獨立生活能力時,可由保險公司支付部分或全部護理費用。同樣是商業化運行,因有嚴格的成本控制、成熟的經營規模。德國的保險公司也沒做賠本生意。
在其他一些保險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開發險種時也往往特別關照老年入這一特殊群體:美國、法國等在開發老年人護理險上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它們先從開發一些年金型、老年護理型(LTC)險種做起,開辦一些具有個性化的老年人專項險種。積累經驗、逐漸推進。例如,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開發的長期護理性險種,保險金等因年齡而異,發展勢頭一直很好。而美國的長剛戶理保險既可以單獨承保個人,也可以團體保險形式向團體提供承保。按照被保險人在投保時的實際年齡制定不同的保險費率。該險種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發至今。已經成為美國最受廣大家庭歡迎的險種,占領了美國本土30%的人壽保險市場份額。
動態
外資公司已在幾年前就開始關注并涉足老年保險。2002年4、5月,在上海的獎固友邦保險公司.率先撕開了老年保險的第一道口子一一推出了“永安保險”。這是專門針對50-75歲以上老人的險種.且可以續保到80歲。這個險種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根據老軍人的特點推出意外骨折傷害賠付和實行電話投保方式。此新險種一同世就引起強烈反響。僅兩周時間就有上萬人打電話咨詢投保。
口子被撕開之后國內外的一些保險公司也開始研究、琢磨并開發中國的老人保險市場。
忠告
老年人投保應注意什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鄭偉教授提示:
一、老年人比較容易疏忽,善于聽信別人口頭的說法,針對當今保險代理人隊伍良莠不齊的現象。在購買保險時要把代理人講的保險承諾落實到保單上,即要在保險合同上找到法律依據。
二、老年人在選擇保險時。尤其要注意現在市場上有一些產品屬投資型產品。它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風險性相對比較高。這種產品,對于老年群體整體而言.不是一個非常適合的產品.它可能更適合中青年階層、白領階層。最典型的是投資連結保險,老年人在選擇此種保險時要特別慎重。它可能有很高的回報,也有可能回報很差。因為此種產品業績的好壞和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表現是息息相關的。
三、如果您購買了一種產品,但發現這個產品可能不是非常適合您,與您原來的想像不太一樣,要特別提請您注意的是:現在所有的壽險產品都有一個購買之后10天的“猶豫期”。即從保單購買之日起之后10天。保戶可以無條件把保單退給保險公司。取回全額保金,所以購買保險產品后.要及時仔細地研究、核對。特別要注意的是“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
可以預見,老人商業保險的春天即將來臨.更多的保險公司將角逐老齡保險市場。老人們應該打起十二二分精神,防止上當受騙。或者由于一時的決策失誤購買了失當險種而帶來終身的遺憾。自身的健康狀況、經濟實力和保險公司的信譽度是老人投保時必須反復琢磨清楚的“三要素”。
人們有理由相信:“夕陽無限好。因為投了保”必將成為越來越多中國老人的欣慰和感慨!
相關文章
-
老年人頭皮癢怎么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頭皮發癢的現象的頭皮發癢,也是由于我們一些頭皮屑多而導致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頭
-
中年女性怎么保健對于我們的中年女性朋友們來說,身體各方面都在隨之下降,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那么中年女性,我們在平時保健的時候
-
中老年人要注意:一天中這3個時刻,對身體健康好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應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長久,才能夠給我們的生命更加的
-
老人做俯臥撐最標準的姿勢是怎樣的? 俯臥撐是人們的日常鍛煉項目,但是對于老人老說,標準的俯臥撐并不適合,而高位俯臥撐對體力要求低,比較適合老年
-
什么方法能緩解中老年人失眠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平時應該要做好預防失眠的措施,老年人應該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調試,可以采取穴位療法,能有效緩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