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程度越高會認為世界越美好
現在,每當問到人變老的話題,大家的回答,都是大同小異的,當人老了以后,就會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視力下降、記憶模糊。此外,還要忍受摩登時代民眾的鄙視。這些似乎令人們對未來充滿恐懼,人變老大概也就比“閉眼蹬腿”好點,其實也沒好很多。然而,人們害怕衰老是錯誤的。人生并非從陽光閃耀的高地緩緩墜入死亡山谷的過程,而是一條U型軌跡。
一般說來,開始成年生活還是令人頗為雀躍的事情。從青年階段開始,生活一路向下,在步入中年后達到最低點,出現眾所周知的中年危機。令人驚喜的是雨過天晴之后,又迎來人生的彩虹。衰老在剝奪青春活力、敏捷思維、俊俏面容等人們珍視的東西的同時,也賦予人們窮極一生追求的東西:幸福。
這一有趣的發現源于經濟學的一個新分支。這種新經濟學試圖采用比金錢更加理想的衡量標準。傳統經濟學家把金錢當做結果的代名詞。這是經濟學衡量幸福的一種蹩腳方法。但是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金錢與幸福沒有直接聯系。于是他們致力于抓住幸福的核心,用幸福本身來衡量幸福的指數。
這種觀點已經滲透到政治領域。人們想要找到困擾其多年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是:是什么讓人們感到幸福?似乎有以下四個主要方面:性別、性格、外部環境和年齡。這里主要討論年齡方面。
老人的觀點
如果你問一群30多歲的人和一群70多歲的人,這兩個年齡段哪個年齡段的人可能較為開心,兩組人的回答都是30多歲的人(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斯坦福學院的Peter Ubel和他的同事Heather Lacey和Dylan Smith于2006年曾做過類似實驗)。當要求兩組人對自己的幸福打分時,70多歲的人打的分數較高。
以前流行所謂“人生的七個階段”的看法,認為從生長發育的青年期到知足常樂的中年期,再到晚年階段,身體狀況和幸福感都一落千丈。認為人生低谷期出現在中年階段,是人們最近提出的新觀點。英國華威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說“我們有些人注意到了1990年代初期出現的U型人生軌跡。想搞一個會議專門探討這一話題,結果無人與會。”
從那以后,人們對U型人生軌跡的興趣與日俱增。從中年危機達到晚年高峰的過程中,U型軌跡對幸福產生顯著影響,其影響力大概相當于失業對幸福影響力的一半。而且全世界無一例外。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對72個國家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各國民眾進入幸福低谷的年齡不一。烏克蘭人最晚,到62歲才會陷入低谷;瑞士人最早,35歲便跌入谷底。大部分國家的人一般在40歲左右到50歲初時最不幸福,全球的平均值是46歲。
U型人生軌跡不僅出現在全球幸福指數的研究中,也出現在快樂指數或情感指數研究當中。Arthur Stone等學者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中將幸福劃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的情感,并觀察這些情感經歷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如何變化。人到中年最不開心,也最不幸福,人過中年情況開始好轉;人在20出頭時壓力最大,此后壓力便一落千丈;人在中年時最感焦慮,人過中年焦慮感便急劇下降;怒氣從人生開始之時便一直走下坡路,直到生命結束;人到中年悲傷情緒略有抬頭之勢,一過中年便開始下降。
將U型軌跡倒置仍然奏效。英國工黨調查民眾是否感到壓力時,U型軌跡成了拱形,顯示46歲的人壓力最大。
無論如何,要更開心
這些不同也有可能并非由于生活中的變化產生,而是由于人群不同而不同。70歲的歐洲老人可能與30歲的歐洲人感受不同,這并非由于老人年紀大,而是源于他成長于二戰期間,和30歲的人生活經歷不同。然而,大量數據顯示人群差異并非主要影響因素。美國人和津巴布韋人沒有類似的生活經歷,但是U型軌跡均在兩國出現。如果人群效應起作用,那么U型軌跡就不應該在40年的有效數據中連續出現。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不開心的人早逝。這一論斷正確與否很難論證;但是,假設中年人死亡率相當低,那么這一原因幾乎不能解釋U型軌跡(為什么會出現)。也許u型軌跡只是外部環境造成影響的一種表示方法。畢竟,一般因素影響著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人。比如,40多歲的人通常膝下有子。那么中年人會因為與處于青春期的叛逆子女共處一室而苦不堪言嗎?越年長的人一般越富有。這群人感到更加滿足是由于他們那一沓沓的鈔票嗎?
答案是否定的。無論現金多少,失業與否,有無后代,U型軌跡依然存在。所以,走出中年危機低谷,走向幸福的高峰并非外部原因所致,而是內部變化使然。
研究顯示,人在不同年齡段行為方式有所不同。年紀越大,爭吵越少,解決爭端的方法越高明。年紀越大,越善于控制情緒,越能夠坦然接受現實的不幸,怒氣越小。以一項研究為例。試驗人員要求試驗對象聽一段鄙視他們的話語錄音。聽后,年長的人和年輕的人都很抑郁,但是長者較年輕人更為克制,不把這些鄙視自己的話往心里去。他們認為,就像某人說的:“你不可能永遠讓所有人都滿意。”
長者更加豁達的原因有很多。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提到了人類特殊的能力:知天命,自己不會永生,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時日。因為長者明白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更加善于把握現在,關注如感情等目前重要的事宜,而少做長遠打算。“年輕人會想老年人正一步步接近生命的盡頭,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不過,長者更清楚什么最重要。”專家說,比如“年輕人參加雞尾酒會。他們去的目的是希望多認識人,這些人也許將來能夠為我所用。即使身邊認識的人都不想去,他們也得去。”
鋒芒消逝,坦然接受
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致使長者更加豁達)。或許是因為老人看到同齡人逝去受到啟發,決心充分利用余生。或許是因為認清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放棄當首席執行官或是在皇家學院展出畫作的虛夢。也許接受衰老本身就能令人解脫。美國哲學家曾說過:“如果我們不追求年輕的外表,姣好的身材,日子變得多美啊。”
無論U型軌跡的成因為何,其影響已經遠遠超出情感范疇。幸福不僅令人心情愉悅,還令人身強體壯。國王學院倫敦校區的精神病學教授做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在實驗志愿者身上劃出小傷口,然后檢測他們的壓力水平。幾乎沒有壓力的實驗者比壓力最大的恢復時間快一倍。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教授用感冒和流感患者做了類似的實驗。發現:人越樂觀,得病幾率越低,即使得病,病癥也較少。所以,雖然老人身體普遍不如年輕人,但是他們樂觀的情緒或許能夠彌補身體的不足。
人越開心,效率也越高。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一組志愿者觀看喜劇電影,然后對他們進行精神測試,然后把測試結果和看過普通電影或是沒看電影的人做比較。看過喜劇電影的志愿者的表現比另外兩組好12%。由此推出兩個結論:第一,如果你志愿參加一項研究,要參加經濟學家的實驗,而不要選心理學家或是精神病學家的實驗。第二,老年人心情愉悅能夠彌補由于認知能力下降造成的效率降低。當目前世界致力于解決員工老齡化問題的時候,這一點非常值得借鑒。
以上,是專家們征對老齡化程度越高世界越美好的解析,怎么樣,你現在知道了吧。老齡化在發達國家通常被認為是國家經濟的負擔,是亟待解決的問題。U型軌跡則看到了這個問題積極的一面,世界人口老齡化越高,世界越美好。這一美好遠景應該對《經濟學家》的讀者(平均47歲)來說尤其“給力”。
-
老年人頭皮癢怎么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頭皮發癢的現象的頭皮發癢,也是由于我們一些頭皮屑多而導致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頭
-
中年女性怎么保健對于我們的中年女性朋友們來說,身體各方面都在隨之下降,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那么中年女性,我們在平時保健的時候
-
中老年人要注意:一天中這3個時刻,對身體健康好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應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長久,才能夠給我們的生命更加的
-
老人做俯臥撐最標準的姿勢是怎樣的? 俯臥撐是人們的日常鍛煉項目,但是對于老人老說,標準的俯臥撐并不適合,而高位俯臥撐對體力要求低,比較適合老年
-
什么方法能緩解中老年人失眠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平時應該要做好預防失眠的措施,老年人應該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調試,可以采取穴位療法,能有效緩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