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藥壞習慣 切記要遠離
步入老年,由于生理功能慢慢減弱,老年人身體會變差,因此在用藥需求上會慢慢增多,但久而久之,身體對藥物承受能力會慢慢減弱,老年人就會慢慢形成用藥壞習慣。那么老人哪些用藥習慣不好呢?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老人用藥壞習慣
1、四五種藥一起吃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病,需要服藥的種類也不少。但在同一時間內用藥種類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越大。因此,開藥時一定要問清醫生,容易“打架”的藥最好在服用時間上盡量間隔開。
2、不遵醫囑
主要有兩種情況:超量服藥和減量服藥。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增加用藥劑量,以為這樣可以好得快一些,結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另一種情況是老年人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一定了解,擔心產生依賴性或副作用,擅自減少用藥劑量,甚至認為癥狀減輕就可以停藥,結果卻耽誤了治療。
3、偏聽偏信
許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盡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內達不到預期療效,便更換醫院、更換藥品,或者偏聽偏信,根據別人用藥經驗進行治療,甚至聽信小廣告的虛假宣傳,濫用“祖傳秘方”“靈丹妙藥”。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只有根據醫囑堅持用藥,同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盡量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4、亂用補藥
老百姓一種比較普遍的偏見,認為以人參為代表的滋補品再怎么吃都對身體有好處。可實際上,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只有明確的虛證才需要服用相應的補品。但也不宜久服,長時間服用會引起腹瀉、失眠、神經過敏、血壓升高、性欲亢奮、頭痛、心悸等不良反應。
老人用藥四大原則
1、小病盡量用食療
比如遇到傷風感冒這樣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時可以通過食療促進康復。如風寒感冒喝些生姜紅糖水,頭痛、關節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療、按摩、針灸等,不要依賴止痛藥。
2、口服用藥危險小
有些老年人覺得打點滴好得快,其實不然。據統計,一半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輸液。即口服藥應該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輸液只占10%左右。
3、藥量要比常規少
《中國藥典》規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用藥量應為成人用藥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藥量。80歲以上老年人,只能用成人量的1/2。而且,為了減少不良反應,一般不推薦同時服用4種以上藥物。
4、看病記錄別丟掉
老年人應該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藥記錄、藥物過敏史。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教授建議,老年人就診時要帶好用藥記錄,并盡量看固定的醫生,這樣能讓醫生開處方時更準確地考慮到藥物的相互作用。
人老了,身體各功能退化,病痛會越來越多,吃藥也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用藥更要用心了,為了自己的身體,老年人一定要安全用藥哦。
-
老年人頭皮癢怎么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頭皮發癢的現象的頭皮發癢,也是由于我們一些頭皮屑多而導致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頭
-
中年女性怎么保健對于我們的中年女性朋友們來說,身體各方面都在隨之下降,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那么中年女性,我們在平時保健的時候
-
中老年人要注意:一天中這3個時刻,對身體健康好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應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長久,才能夠給我們的生命更加的
-
老人做俯臥撐最標準的姿勢是怎樣的? 俯臥撐是人們的日常鍛煉項目,但是對于老人老說,標準的俯臥撐并不適合,而高位俯臥撐對體力要求低,比較適合老年
-
什么方法能緩解中老年人失眠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平時應該要做好預防失眠的措施,老年人應該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調試,可以采取穴位療法,能有效緩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