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之后性情為什么會大變?
人格(personality)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換言之,人格不同于性格——只有將那些描述了人們在思想、情感、追求、行為上差異的性格綜合起來,才能稱之為人格。
有關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人格發展問題已經有了充分的研究,然而目前為止,還鮮有研究涉及老年人的人格發展問題。最近,來自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和耶拿大學的研究者專門研究了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根源。他們的研究擴展了以往有關人格發展的兩點認識: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年輕人完全相反;基因在老年人人格發展中重獲重要作用。研究論文發表在期刊《人格與社會心理學》(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在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來對老年人的人格特征進行描述。下圖即為大五人格的5種人格特質:
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是人格領域中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理論之一。所謂大五人格,即將一個人的人格劃分為5種不同的人格特質,每一種人格特質又是一個具有正、負方向的維度,這樣不同的人格都可以通過在這5個維度上的不同取值而被標定出來。
除這五個特質外,研究者還增加了兩個額外特質: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和情感強度(affect intensity)。所謂控制感是人們自認為能夠掌控所經歷事件的體驗,而情感強度則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反應程度。這樣,研究者就可以用上述7個人格特質,描述老年人的人格。
為探討老年人的人格發展模式和根源,研究者進行了一項跨度為五年的雙生子追蹤研究。該研究共選用了410名年齡跨度為64-85歲的被試,其中有134對同卵雙生子和63對異卵雙生子。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心理發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研究者可以了解遺傳和環境因素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人老了,人格怎么變?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研究者用不同量表測量了所有被試的7種人格特質,并利用布萊德本情感平衡量表(Bradlburn`s Affect Balance Scale)測量了被試的主觀幸福感。在5年后,也就是實驗的第二階段,研究者又對被試的這兩項指標進行了重新測量。由于死亡或其他原因,只有324名被試參加了第二階段實驗。在整個實驗中都需要記錄所有雙生子的共同經歷、非共同經歷以及他們的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身高、民族、血型等)。
之后,研究者對兩個階段的數據和雙生子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老年人的人格發展軌跡恰恰和年輕人相反,這主要表現在:
年輕人的神經質水平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而老年人則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質水平越來越高;
年輕人的宜人性和責任感水平會逐漸增長,而外向性在人格發展中表現得較為穩定,同時開放性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而老年人這4個人格特質的水平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由于身體衰老以及認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必須承認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讓一切盡在掌握,因此他們的控制感不如年輕人;
在情感強度上,情緒控制能力下降和感情管理技能提升這兩個相反的作用互相抵消,使得老年人的情感強度穩定不變。
進一步分析發現,控制感的變化和大五人格特質的變化存在聯系。具體而言,老年人控制感下降與神經質增加、責任感減少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當老年人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認知機能下降后,他們就會在生活中變得謹慎起來,以躲避危險并保持健康,這就使他們變得比較神經質;同時,他們在社會交往中會變得挑剔,不再像原來那么外向和易相處;而在文化生活和智力活動上,老年人不再像年輕時那么積極主動,開放性水平會降低;他們也不再按部就班,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件事,這就降低了他們的責任感。總之,老年人的人格發展軌跡——神經質上升,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責任感下降——是一種對自身身體狀況惡化和認知能力下降的補償策略,反映了一種老年生活中的自適應機制。
-
老年人頭皮癢怎么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頭皮發癢的現象的頭皮發癢,也是由于我們一些頭皮屑多而導致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頭
-
中年女性怎么保健對于我們的中年女性朋友們來說,身體各方面都在隨之下降,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那么中年女性,我們在平時保健的時候
-
中老年人要注意:一天中這3個時刻,對身體健康好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應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長久,才能夠給我們的生命更加的
-
老人做俯臥撐最標準的姿勢是怎樣的? 俯臥撐是人們的日常鍛煉項目,但是對于老人老說,標準的俯臥撐并不適合,而高位俯臥撐對體力要求低,比較適合老年
-
什么方法能緩解中老年人失眠中老年人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平時應該要做好預防失眠的措施,老年人應該要做好心理方面的調試,可以采取穴位療法,能有效緩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