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讓公益慈善更壯大
近幾日,國外傳來的“冰桶挑戰”已經席卷了整個中國,大家紛紛參與用冰水從頭到腳把自己澆個遍,這是為了給漸凍人癥的患者籌集善款。通過游戲與慈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推廣,讓大家對罕見病引起重視,這次活動的影響力非凡,也讓我們接觸到新的慈善推廣方法,當然也引來了不同的聲音。
“冰桶挑戰賽”于7月在美國興起,規則很簡單,參與者將一桶冰水淋在自己頭上,然后就可點名3個人接受挑戰,被邀請者如果不應戰,就需要向“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即“漸凍人”)”協會至少捐款100美元。這項充滿“喜感”的活動在幾天內引發巨大關注,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等都參與其中。隨著“冰桶挑戰”不斷升溫,質疑聲也此起彼伏。有網友認為,名人的行為炒作意義大過公益,我卻以為,如此的名人炒作凸顯的正是公益慈善的基本特征。
冰桶里的水很冷,澆出來的卻是溫情。所謂“罕見病”,就是發病率在0.65‰和1‰之間的病癥,我國就約有五六千種罕見病,其中只有1%的罕見病有有效治療方法,但往往需要一年幾百萬元的治療費。剩下的99%只能通過干預治療延長壽命。關愛罕見病患者的公益慈善活動一直有人做,但宣傳效果并不理想。瓷娃娃6年來就做了很多宣傳,但關注的人并不多,發起冰桶挑戰后,“瓷娃娃”中心在三天內關注度迅速上升。當然,在瓷娃娃籌集的近140萬元善款中,公眾零星捐款近40萬,其中的100萬元則來自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公益慈善需要引發公眾關注,因而特別需要名人效應;當然,名人也會借此搶得眼球,擴大了自身影響。但公益慈善無疑是雙贏得主。只有讓參與者受益,才能讓參與者更有參與熱情,這本該是公益慈善活動的一個特征。
有意向的公益慈善參與者,肯定要比實際的參與者多。有意向而未參與,恐怕有這樣一些原因:缺乏參與時間、缺乏參與機會、缺乏參與動力、缺乏參與的便捷方式……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參與的沖動和不參與就沒法交代的壓力。有些熱心慈善的志愿者,除了有愛心,也因為做上了癮,不做變得難受。反觀有些尚未投身公益慈善的人,并非舍不得錢,而是還存在參與慈善的惰性。拉一拉、推一推、促一促、逼一逼……一旦起步,也許就會形成慣性。有人擔憂,如果被點名的人既不接招,也不出錢,怎么辦?如果這樣,這個游戲就會玩不下去。但好在現在盯住的往往是公眾人物,眾目睽睽,誰敢賴賬?公益慈善需要利用眼球的力量,既獲得善款,又擴大影響,還不應造成捐贈人的經濟負擔,首選公眾人物,體現的正是公益慈善的這一特征。
有些網民還質疑,這“一傳三”的模式,豈不有點像傳銷?這一質疑混淆了兩者的本質區別。看起來都是“一傳三”,但傳銷是謀財,“冰桶挑戰”是行善。相似的是形式,相異的是實質。如果行善的好事能做得像謀財的生意一起風生水起,不正是公益慈善所追求的境界嗎?公益慈善就要獲得公眾廣泛的參與,它不僅為了籌集善款,也為了傳播愛心;不僅為了能讓更多的受助者解困紓難,也為了能讓更多的捐贈者獲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感。采用的最佳方式,就是讓最廣大的公眾都能來參與,而這,更是公益慈善最基本的特征。
當然,不是人人都能參加“冰桶挑戰”的,健康的人用冰水澆一澆也無妨,但剛喝了酒、有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切勿盲目跟風,千萬別把人澆出病來。
好文推薦:
-
深圳21年無償獻血500多噸 100多人鮮血過百次深圳無償獻血的隊伍在國內是很龐大的,最新統計深圳21年無償獻血500多噸100多人鮮血過百次。
-
打工子弟新校園承載力已經不堪重負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大家在北上廣的外來人員每年都在呈現增長的勢頭,這些打工人群往往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陌生的城市,
-
浦江新政:家長獻血 孩子中考加分浦江縣近日推出新政:無償獻血超過4000毫升,直系子女參加中考可獲得加分。其中,獻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過8000毫
-
動物表演 你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上很多人在旅游時都會觀看動物表演,國內的動物表演還非常的多,耍猴表演、騎大象、老虎跳火圈等等,各個旅游景點都在利用野生動物
-
呂良偉慈善的公益事業隨著公益事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少明星在出名后都做起了公益事業,像李連杰的“壹基金”、姚明的貧困地區教育公益事業。想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