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體質的人補血方法也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都會有貧血現象,補血就成了很必要的事情。但是你知道補血的方法嗎?不同體質的人的補血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我們就具體為大家講解一下。
女性血異常劃分四種類型:血虛、血瘀、血熱、血寒,解決之道在于對癥調血,因人而異。
血虛——經常犯懶不是我的錯
近來云云常覺身體倦怠,眼睛也總覺得酸澀難受;一照鏡子還發現臉色蒼白,沒有一點血色,梳頭時頭發掉了不少;月經量日漸稀少。到醫院檢查,可除了血常規化驗發現紅細胞偏低外,其他指標均沒什么異常。后來去看了中醫,才知道自己“血虛”。
找原因
除了先天不足外,長期的勞累、壓力過大、營養不足都可能造成血虛。外傷、手術以及月經量過多和女性生產等也會造成失血過多,出現血虛。
調養重點——補血
1、食物進補
通過飲食來補血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平時可常吃補血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這里推薦一款偏方——補血甜湯。
【原料】水發黑木耳50克,花生50克,紅棗15枚,山藥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把原料洗凈放入沙鍋,加適量的水,燉煮2小時左右即可。
【用法】每天喝一大碗,堅持1周就能有明顯的效果。
2、藥膳幫忙
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可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3、按摩四大補血穴位
每天花15分鐘按摩補血四大穴位,能輔助調節血虛。這四個穴位分別是關元穴(臍下約1.5寸處)、氣海穴(肚臍下方約3寸處)、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三陰交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后緣處)。
【專家叮嚀】
⑴由于血虛時常伴有氣虛存在,因此,在選用補藥時還應適當加些補氣藥物,如黃芪、黨參、鹿茸、甘草等。這樣可增強補血藥的效果。
⑵中醫診斷的“血虛證”中有一部分是貧血患者,但不一定被診斷為“血虛證”的人都出現貧血的化驗指標。
⑶補血期間要注意控制脂肪攝入,因為補血的營養成分在油脂成分少的情況下好吸收。少吃辛辣刺激、過冷和過熱的食物,以保養脾胃,促進吸收。
血瘀——痛經也有前世今生
小曼的“好朋友”月月遲到,已有快1年了,每次肚子都疼得要命,經血不但顏色暗紫,而且還有好多血塊。漸漸地,她發現皮膚也變得不那么細滑了,面色晦暗無光,常有黑眼圈,小腿處還常常出現“青筋暴露”。到醫院進行檢查,除了血黏度略有增高外沒有任何問題。于是她去中醫大夫那兒進行了咨詢,大夫說她是典型的“血瘀證”。
找原因
導致血瘀的因素有很多:著涼,為了美冬天也堅持穿短裙子;脾氣大、壓力大或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導致脾氣急躁,心情長期不愉快等。
中醫調養重點——活血化瘀瘀
1、飲食進補
多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功能的食物,這里推薦一款偏方——蓮藕紅花燉排骨。
【原料】排骨500克,鮮藕300克,紅花5克,料酒5克,鹽適量。
【做法】排骨、藕切塊,放入沙鍋中,加紅花、料酒、鹽和適量水,燒開后撇去浮沫,小火燉至肉爛即可。
【用法】一般每周吃一次,連吃1個月見效,但月經期、孕期禁吃此方。
2、中藥調理
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有柴胡、香附、郁金、當歸、元胡、丹參、川芎、桃仁、紅花、三七等,但經期、妊娠期和有出血傾向的人禁用。另外,還有中成藥逍遙丸、越鞠丸等。
3、精神保養
遇事不要太激動,多和朋友聊天、出游,避免過度緊張、勞累,有助于改善氣血運行。
4、多做運動
運動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為您推薦一套簡單的辦公室活血操:
站在椅子后,雙手扶住椅背,兩腳分開同肩寬,吐氣時蹲下,吸氣時站起,連續做6次;面向桌子站立,雙手撐在桌邊,挺胸仰頭,身體向后彎,堅持5秒還原,重復動作6次。
【專家叮嚀】
⑴血瘀的女性不宜吃寒涼食物,如冷飲、西瓜以及剛從冰箱里取出的食物。
⑵少吃肥肉、甜食、油炸食品、鹽和味精,以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
孕婦吃哈密瓜有什么好處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懷了孕之后的孕婦,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著,那么孕婦吃哈密瓜
-
冬季吃什么蔬菜最應季?這5種菜不可少說起食物,大家都知道飲食的健康與否對于身體的健康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冬季,應季食材相對來說比較少,那么到了冬
-
七種日常食物有助排毒排毒是一年四季都繞不開的保健話題,人體每天都在攝入食物,一部分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的同時,另外一部分則會成為垃圾需要及時
-
為什么男性備孕需要補鋅我們常說,女性備孕期間該吃啥吃啥,什么葉酸啦,鈣片啊之類的,卻往往會忽略掉作為備孕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我們的男性朋友,那
-
早餐吃粗糧可降低糖尿病風險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日三餐食物中的含糖量都需要嚴格的把控,而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自然是重中之重。相比精米,粗糧中的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