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人長壽經(jīng):孔子長壽食經(jīng)詳解
據(jù)歷史專家考證,孔子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好的飲食習慣。雖然在孔子年幼時家境貧寒,但是到他發(fā)跡以后,他享有了73歲高齡,這與當時那個時期的人們平均壽命為30歲的多數(shù)情況來說,已經(jīng)算是高壽。今天我們一起探秘孔子高壽的一些飲食秘密。
食經(jīng)1:食無求飽 孔子主張: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士志于道,而恥衣惡食者,未足與論也。其中的“惡食”觀點,與“食不厭雜”的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理論是一致的。
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認為,經(jīng)常飽食會增加胃腸負擔,使消化液的分泌供不應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還會使血液過多地集中在胃腸,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大魚大肉吃多了,還容易產(chǎn)生“富貴病”。所以,孔子提出“食無求飽”,可以說是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節(jié)食益壽觀點的古代版。
食經(jīng)2:八不食 孔子做魯國上卿及魯國大司寇時,主張“八不食”,即“食鈕而蝕,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說,糧食陳了,魚或肉腐敗變質(zhì)了,食物顏色難看了,氣味兒不好了,烹調(diào)不當了,蔬菜不新鮮了,都不吃。而這正是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所提倡的。
食經(jīng)3: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論語·子罕》記有:“子曰:‘入則事公卿,出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在外侍奉國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努力去操辦,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這些事對我來說是沒有什么困難的。而酒少飲有益、多飲傷身,是早已被古今醫(yī)學及大量事實證明的。
食經(jīng)4:食不言,寢不語 這個主張更是符合現(xiàn)代健康飲食觀。因為每當吞咽食物時,呼吸動作都是暫時停止的。如果吃飯時大聲談笑,呼吸和吞咽食物的動作就可能同時進行,這樣極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或鼻腔,后果不堪設想。
-
孕婦吃哈密瓜有什么好處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懷了孕之后的孕婦,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著,那么孕婦吃哈密瓜
-
冬季吃什么蔬菜最應季?這5種菜不可少說起食物,大家都知道飲食的健康與否對于身體的健康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冬季,應季食材相對來說比較少,那么到了冬
-
七種日常食物有助排毒排毒是一年四季都繞不開的保健話題,人體每天都在攝入食物,一部分轉(zhuǎn)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的同時,另外一部分則會成為垃圾需要及時
-
為什么男性備孕需要補鋅我們常說,女性備孕期間該吃啥吃啥,什么葉酸啦,鈣片啊之類的,卻往往會忽略掉作為備孕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我們的男性朋友,那
-
早餐吃粗糧可降低糖尿病風險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日三餐食物中的含糖量都需要嚴格的把控,而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自然是重中之重。相比精米,粗糧中的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