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能長壽 高脂高油要拋棄
我們人類的壽命長短,除去基因等不能改變的因素之外,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研究表明,由于我們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不當引起的疾病占了半數以上,所以,我們想要長壽就一定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即使再高超的醫術,也只能減少10%的早死,而健康生活行為方式,不用花多少錢,甚至花得更少反而能減少70%的過早死亡。全球如今已有共同的認識,即通過調整生活行為方式,可預防80%的冠心病、90%的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壓病以及三分之一的癌癥腫瘤。
飲食不當引發慢性病
衛生部公布的數字表明,我國已有2.6億慢性病患者,目前我國八成的死亡者死于慢性病,在過早死亡和壽命損失中,慢性病占多數,其中在過早死亡的494萬人中占75%。
根據測算,如果扣除慢性病原因,可增加人均期望壽命13.2歲。而“病從口入”,營養學專家認為,目前引發我國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中,前兩者與膳食結構不合理有明顯關系,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清淡飲食多吃蔬果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中國人好美食,目前居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動物性食物增加,植物性食物下降,脂肪攝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下降,與此相伴而來的則是相關的慢性病隨之增加。
飲食原則很復雜,但另一方面其根本原則很簡單:應以清淡為主,保持合理體重,減輕心臟負擔;同時增加粗纖維和水果蔬菜的攝入,蔬果對身體的好處很明顯。此外,你可以什么都吃,這有助于營養均衡,但都不能吃太多;而且,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膳食,別人適合的食譜,對你未必適用。
吃好不運動也致命
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8月18日發表兩份報告,判斷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運動量不足,“坐沙發、看電視”類型的生活方式每年致死大約500萬人。研究人員把運動量不足稱為“流行病”,與吸煙和肥胖相當,是致命風險因素。
運動量不足現象如果能減少10%,依保守估算,可以每年挽救50萬人的生命。人們越來越少走路、跑步和騎自行車,越來越多坐在汽車內和電視、電腦前。運動其實很簡單,而且什么時候都不算遲,臺灣的一項研究顯示,只需堅持每天15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即可長壽3年。
從細節做起長壽可爭取
除了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物、社會和自然因素外,不良的心理、行為因素也是導致人類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一切都是從細節開始的,健康長壽原理總結起來很短:合理搭配飲食,調節心理健康。健康生活,需要學會勞逸結合;飲食有道,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運動健身,需要進行合理運動;科學用藥,需要注意用藥事項;疾病防治,需要定時進行檢查;情感調適,需要拋開病態心理。
-
孕婦吃哈密瓜有什么好處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懷了孕之后的孕婦,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飲食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著,那么孕婦吃哈密瓜
-
冬季吃什么蔬菜最應季?這5種菜不可少說起食物,大家都知道飲食的健康與否對于身體的健康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冬季,應季食材相對來說比較少,那么到了冬
-
七種日常食物有助排毒排毒是一年四季都繞不開的保健話題,人體每天都在攝入食物,一部分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的同時,另外一部分則會成為垃圾需要及時
-
為什么男性備孕需要補鋅我們常說,女性備孕期間該吃啥吃啥,什么葉酸啦,鈣片啊之類的,卻往往會忽略掉作為備孕的另外一個角色,就是我們的男性朋友,那
-
早餐吃粗糧可降低糖尿病風險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日三餐食物中的含糖量都需要嚴格的把控,而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自然是重中之重。相比精米,粗糧中的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