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野菜要謹慎 別讓健康太冒險
保健也是跟隨潮流的,我們經常會因為流行而盲目的去滋補。時尚風每年都在變換,當人們厭倦了山珍海味的時候,又重新迷上了野菜的滋味。我們心里惦念著生長在大自然之中的干凈野菜。吃野菜有什么好?吃野菜有什么壞?這些問題都需要你親自吃過了,才能慢慢體會出來。
吃野菜、品野味不僅能讓人品嘗與山珍海味別一樣的“風味”,還給人以自然、健康的遐想,和對往日歲月的綠色回憶。專家告誡道,野菜固然好吃,可也不能隨便吃,追求“綠色時尚”也得悠著點⋯⋯
野菜并非都姓“綠”
野菜的“性”在于“野”,可謂天然食物,人們一般都以為只要它長在土里,就很少會受污染。專家告誡說,城市綠地里偶爾生出的野菜大多被污染過,比如汽車尾氣,除蟲劑等等。由于多數工廠的用水都是經過反復使用后再排出,加上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工業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含量就會相當高,采擷野菜時,要盡量避開路邊、河溝旁的易污染地塊挖掘;到市場上購買時,須先聞聞氣味,若有刺鼻的異味則要淘汰;受空氣污染的野菜容易吸收鉛,廢水邊生長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像上面那位大媽挑的“馬蘭頭”其實并不完全是“綠色食品”,真要找野菜,還得去郊外,去找真正的野地,不過千萬別把農民種的菜當成野菜⋯⋯
挖野菜,首先得找,野地里雜草叢生,滿眼皆綠,人一時間會看得眼花繚亂,從哪兒開始才好呢?其實,那雜草叢生的地方是不大會有野菜的,大概是不愿與它們“同流合污”吧。有些野菜比如薺菜、苜蓿等喜歡成叢成簇地長在一塊兒。再者,不認識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些野生植物含有劇毒,誤食后輕者會胸悶、腹脹、嘔吐,重者則危及性命。此外,平時要養成烹飪前用水浸泡蔬菜的好習慣,洗野菜更是如此,并且得多洗幾遍。
食用野菜先知“性”
吃野菜既可熱炒,又可用來涼拌(經沸水焯后),比較常見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薺菜、蕨菜、香椿、馬齒莧等。據專家說,多數野菜是性涼致寒,對“降火”和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幫助,如薺菜具有健胃和脾、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民間有“薺菜當靈丹”的說法;馬蘭菜清熱解毒,止血利尿,對牙齦出血、肝炎、小兒高熱、驚風等有一定的療效;苜蓿是止血、定喘的良藥;馬齒莧消炎、清涼、解毒,有預防痢疾的作用,并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癥有療效。
但是,專家也強調道,野菜多吃會造成脾寒胃虛等癥。如小薊、魚腥菜等少數野菜有微毒,多吃會有害,特別是有些野菜如蕨類等還含有過敏物質,多吃會引起頭暈。因此野菜不能偏食貪多,最好先了解各種野菜的性味及藥品使用價值,注意選擇。專家舉例道:蒲公英主要成分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膠、菊糖、膽堿等,可防治肺、胃及多種腫瘤。但蒲公英是不宜熟吃的野菜,最佳吃法是洗凈蘸醬生吃。還有一些苦味的野菜,味苦性涼,有解毒祛火的作用,生吃苦中有甜,爽口醒腦,但過量食用可損傷脾胃。
山藥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如果不經浸泡,食用后易出現周身不適。這類野菜在煮食前,務必要在清水里浸泡兩小時以上,進行解毒處理。
另外,野菜最好是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鮮,而且營養成分大大減少,味道很差。
-
男性春季該如何養生,該吃些什么?其實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的男性朋友們來到了春節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養生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的,那么
-
春捂遵守四個要點春天已經悄悄的來臨,那么你知道嗎?有很多老話說的好,春我遵循的4個要點到底是什么呢?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春捂到底是什么樣
-
清明踏青 警惕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經歷過寒冷的冬季之后,隨著天氣的回暖,春季的踏青格外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大家在踏青的時候一定也要注意一些疾病的發生,比如
-
春季如何改善身體亞健康春季應該要做好身體全面的調養工作,需要調整好飲食結構,需要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并且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尤其是身體
-
春季濕熱體質吃什么好春季天氣干燥,但是對于濕熱體質的人群,需要及時采取合適的調養方法,春季可以吃些海帶,冬瓜具有消腫的作用,并且能促進人體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