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及其分期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的疾病,多數發生在60歲以上的男性老年人中。
在歐洲和美國等地區,前列腺癌的發生率極高,位居所有男性癌癥發病率的第一或第二位。例如,美國一家研究機構在對50歲以上男性老年人的一般尸體解剖中發現,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為12%一46%,而且是年齡愈大,發病率愈高;其中,80歲以上男人競有三分之二存在著前列腺癌。不過,這些人在生前出現臨床癥狀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則一生無任何不適。據專家統計,美國1981年的前列腺癌臨床發病率占人口總數的比例為平均每10萬人中有69人,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中有18.8人;在全部癌癥死亡率中,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占10%左右。
前列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則要明顯低于歐美國家。如1984年北京地區統計,前列腺癌在10萬人中的發病率為0.75%,為美國的1/90;死亡率為0.59%,為美國的1/1800近幾年來,雖然我國的前列腺癌發病數有所上升,達到平均10萬人中有1.3人,但美國仍比我國高50余倍。對于這種國家地區間發病率懸殊差距的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地區及種族差異對發病率有明顯影響。例如,同在美國,黑人發病率比白人高出兩倍,比美籍華人高出6倍,這提示了種屬遺傳因子影響著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其次,生活環境也影響到發病情況。一個中國人一生居住在中國,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他如果移居到美國去,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而且是隨著定居時間的延長相應增加的。此外,即使是在同一地區,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發病率。日本原先的前列腺癌發病率與中國差不多,但近20年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逐漸西方化,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就明顯增加了,現在日本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提高到歐美國家的1/10-1/15。這點也正是對中國的一個警告,這幾年,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已經出現在一些人的日常生活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有可能相應提高。據上海市的統計,現在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比60年代增加了50%以上,并且有更為迅速增加的趨勢。所以,以往那種認為前列腺癌與我們中國人沒有多大關系的觀點已經過時,在老年男性中,警惕前列腺癌的發生是必要的。
目前,對前列腺癌的病因并不明確,只是從各種臨床現象上發現,體內性激素水平的改變對前列腺癌的生長有關系。在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在青少年時期做過雙側睪丸切除,或原有雙側睪丸發育不良的人中,就從來不會發生前列腺癌。許多前列腺癌病人在切除雙側睪丸后,由于血中雄激素水平的下降,腫瘤可以得到明顯的抑制。現在的認識是,雄激素可能刺激前列腺上皮的生長發育,為已發生惡變細胞提供物質基礎,但它本身并不會導致前列腺癌。真正的致病因是什么?估計與飲食中某些食物在體內產生的代謝成分有關。
另外,還有一個很多人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在中國人中常見的前列腺增生或慢性前列腺炎,是否對前列腺癌的發生有影響?目前,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從腫瘤病因的炎癥學說上看,慢性炎癥的刺激可能是癌癥發生的誘因之一,它可以造成組織細胞的異形性變化。不過,在前列腺癌中,炎癥學說的作用并不清楚。我們的意見是,如果有慢性前列腺炎,還是早些治療為好,這樣不僅可以去除炎癥本身帶來的不適,也減少了一種可能的致病因素,何樂而不為呢?對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在發病學上有無關系,已有較多的研究,意見也不一致。有人發現,在前列腺增生病人中,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要比沒有前列腺增生的人高;在近半數的前列腺癌組織中,都發現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變。在美國,有人發現作手術切除前列腺的前列腺增生病人中,有近四分之一作病理檢查發現伴有前列腺癌,因此提出前列腺增生可視為癌前病變組織,并把增生過程視為癌前變化過程。但是,大多數學者都反對這種意見,認為這兩種病變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它們在前列腺內的發生部位也不相同。前列腺癌最多發生在前列腺后葉;而前列腺增生則多發生于側葉和中葉,從不發生在后葉。不過,這幾年也有一種新的提法,叫做前列腺增生偶發癌,專指在前列腺增生手術標本中發現的癌腫。在歐美國家,偶發癌占前列腺增生病人的8%一12%;在我國,約在4%一6%左右。地區的差異并不是很大。對于這種偶發癌是由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發展的;還是單獨發展起來,與增生沒有什么關系呢?還不太清楚。也許,偶發癌發生率與歐美國家的相近,正反映出前列腺癌在中國的增多,必須要引起警惕。特別是那些作了前列腺切除的病人,標本一定要送作病理檢查,以免遺漏了前列腺增生偶發癌的診斷。前列腺是一種腺性組織,前列腺癌也就以腺癌最為多見,約占95%;其余的有移行上皮癌、鱗狀上皮癌,等等。前列腺腺癌可分為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兩種,高分化癌的細胞分化較好,惡性程度較低;低分化癌因細胞分化不良,惡性程度極高,容易在早期出現轉移。通常,早期的前列腺癌都很小,局限在腺體后葉,也沒有什么癥狀,是很難發現的;以后癌腫可出現結節狀的增大、增多,散布在前列腺外圍近包膜處的組織質地十分堅硬,有時還擴展到整個腺體,并穿透包膜,侵犯到鄰近的組織器官,或者向遠處的肺、肝、腦等處轉移。那么,前列腺癌細胞是通過什么途徑轉移的呢?這點與其它癌癥是相似的,即有直接蔓延、淋巴管轉移和血行轉移三種。一般,直接蔓延首先發生,許多前列腺癌病人正是因為癌腫侵犯到了鄰近前列腺的精囊、膀胱、后尿道等組織器官,引起了相應的血精、血尿或排尿困難等癥狀時,才到醫院去進行檢查治療的。然而,淋巴管和血行轉移也并非都發生在腫瘤的晚期,有時前列腺局部的癌腫還沒有侵犯包膜,病人也沒有任何的不適癥狀,就已經發生骨骼、肺、鎖骨上淋巴結等處的轉移癌灶,而且有許多首先發生骨轉移。以后,在檢查尋找原發癌時,才發現了前列腺癌。
在臨床上,醫生常常依據前列腺癌侵犯的程度和擴散的范圍,將其分為四期:
第一期(A期),約占前列腺癌的10%左右。癌腫局限于前列腺組織中,臨床上沒有癥狀,只是在尸檢或前列腺標本的病理檢查中發現癌腫,這種癌變多屬于潛伏性,惡性程度很低,病人的壽命與正常同齡人相似;不過,它也可以發展到其它各期。
第二期(B期),約占前列腺癌的10%一15%。癌腫只局限于前列腺組織內,直腸指檢可以摸到,B超或CT檢查也可以發現,一般沒有淋巴管轉移,血清酸性磷酸酶也不高。
第三期(C期),約40%的前列腺癌在查出時都屬于第三期。癌腫已經侵犯到前列腺包膜之外,局部淋巴結也有轉移,但尚無遠處轉移,血清酸性磷酸酶開始增高。
-
最容易找上男人的3大癌癥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癌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傷害的,那么對于我們的男性朋友們來說,身體當中非常容易被三種癌癥所困擾
-
前列腺癌的發病因素有哪些?環境污染容易誘發前列腺癌,誘發前列腺癌的因素比較復雜,環境因素和飲食因素是誘發前列腺癌的常見因素,暴飲暴食容易誘發前列腺
-
前列腺癌的病因有哪些前列腺癌的發病與年齡因素有密切的關系,45到50歲之間的人群患前列腺癌的幾率會比較高,而且前列腺癌具有比較明顯的家族遺傳性環
-
前列腺癌的誘發原因是什么前列腺癌的發病與年齡因素成正相關性活動,也會導致前列腺癌的發病,性生活過于頻繁會增大前列腺癌的風險,經常接觸化學物質和有
-
如何有效治療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選擇藥物治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也可以選擇細胞治療,冷凍療法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最好采用綜合療法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