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 談好爸爸的類型
好爸爸們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2013年火了的親子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之一,讓很多人看過之后的人都急著做好爸爸,責任是愛的最高體現,關于父親責任的話題成了熱點。然后現實生活中,“父親”這個角色大多數男人扮演得并不合格。
缺席型
花點時間陪孩子
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家。5歲的兒子問:“爸爸,你一小時掙多少錢?”“20元。”“那我可以跟你借9元錢嗎?”男孩接過爸爸給的9元錢,跑回房間,從抽屜里掏出一疊皺巴巴的零錢,開心地說:“爸爸,我有20元錢了,可以買你一小時陪我嗎?”
這個故事說明,在父親眼中,事業能給孩子好的生活,這個“正當”理由促使他們忽視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們對父愛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陪伴。李新影說,父親在時間和情感上的缺失是中國家庭的普遍問題。《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表明,在傾訴對象上,中國孩子把父親排在網友之后。波爾特說,任何理由的不陪伴對孩子都是一種拒絕,導致孩子與父親的情感疏離。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在處理與權威人士,尤其是男上司的關系方面會有困難,易產生敵意和憤怒。
這類父親應多花時間陪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時。“黃金親子時間”有3個特征:1.專注。父親的這段時間是專門留給孩子的,除非緊急事情,不可被干擾。2. 以孩子的需要為中心。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由孩子主導和安排。3.以傾聽為主。父親要多聽少說,善于傾聽的父親才是好父親。另外,孩子心中的“關鍵時刻”,如生日、重要活動或比賽等,父親的出席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很重要。一旦錯過,可能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來彌補。
專制型
平等對話少灌輸
“不準看電視”、“沒事少去同學家玩”、“必須考第一”……給孩子設一堆家規或要求,讓他們無條件服從自己。可這些要求大多從父親自己的喜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使他們無法獨立選擇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違反,就會嚴厲批評和懲罰。這樣的“虎爸”就是“專制型”父親的代表。
孫云曉說,中國人習慣把父母稱為家長,家長是家長制,也就是專制的象征。這類父親要求子女絕對服從自己,喜歡說“我是為孩子好”,讓專制披上溫情的外衣,成了理所當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讓孩子變‘乖’,二是讓孩子反抗。”李新影說,“乖”孩子以父親的意志為中心,沒有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和勇氣,性格懦弱,難成大器。反抗的孩子會用抱怨、頂嘴等方式來宣泄消極情緒,慢慢變得叛逆、難以溝通,甚至會將不滿發泄到外人身上或社會上。
真正愛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親不可強行對孩子進行知識或思想的灌輸,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的興趣,而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和智力發展規律。超過10歲的孩子,父親更要與之平等對話,用道理說服,而不是強迫孩子。
炸彈型
多些耐心要寬容
27歲的小文總覺得同事、朋友看不起自己,別人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她都會猜測很久。朋友間偶爾發生的不愉快,很多人轉頭就忘,她卻不能釋懷,甚至睡不著覺。心理醫生說,導致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小文有一個“炸彈型”的爸爸。
這類父親動不動就發火,孩子說錯一句話或做錯一件小事,在他們眼中就會被放大,動輒批評、打罵。察言觀色、取悅父親成了孩子的第一要務。波爾特指出,“炸彈型”父親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很難相信別人。他們不善于處理沖突,總想息事寧人,缺乏開拓性和膽識。“經常對孩子發火是沒耐心的表現。李新影說,孩子的成長特點就是反反復復,所以耐心很重要。這類父親還要注意,別把負面情緒帶到教育孩子中。
-
好爸爸守則 這3種技巧讓父子關系更親密對于男性來說,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家里面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而且男性就是家庭里面的一個頂梁柱,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就應
-
教你如何做個好爸爸?男性應該注意職場中的一些事情,很多的男性,在職場中做得比較好,但是在家庭中做的卻非常的差,大家需要注意一個好爸爸的方式,
-
男性著急當上爹警惕不育的因素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男性的身體變化,而且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男性會因為不育這種疾病而遭受痛苦,大家需要注意這樣的情
-
多吃海產品可以提高生育力一個男人想要提高自己的生育能力的話,多吃海鮮是比較的重要的,豐富的營養可以幫助一個男人提高自己的生育能力。男性多吃含鋅食
-
五種藥物可能讓你斷子絕孫男人都不希望自己會斷子絕孫,但是生活中一個男人就會有很多的惡俗習慣,這些惡習會導致一個男人斷子絕孫,藥物的濫用是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