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內中國男人將成世界萬人迷?
中國男人一出現,小貝也得掉頭走
最新一期美國《世界周刊》刊文說,中國男性在西方女人眼中有些負面。但中國男性不須氣餒,整修門面之類的外造改變容易做,而內造的改變則須盡早堅持上手。要迷倒東西方女性,成為“全球萬人迷”,30年內就能辦到。
上海社科院社會所教授張結海作了一項研究——中國男性在西方女人眼中是什么形象?得到的結論很有啟發性--中國男人形象不鮮明,甚至有些負面,謙和但缺少風度,勤奮但自信略顯不足。
兩性之間的差異從來引人注意,由西方女性看中國男性,還映照出文化的差異,尤其值得玩味。
中國男性的形象品味需要再塑造
西方女性的觀察,有的準頭十足。比如,對中國男性總體印象是“考上大學不久的農村青年”,換言之,很土,但是有上進心、勤儉、聰明。農村青年當然在個人衛生、衣著、個人風格品味方面,相形遜色,進入城市目迷五色,難免顯得怯生、自信不足,謙卑過度、畏縮,包括不敢正視別人眼睛等。這是在中國與國際接軌初階時,男性極易出現的調適不良。
不敢正視別人眼睛,明顯有著文化差異。在中國,盯著別人眼睛看,是不禮貌的,尤其對長輩和女性,會被責為失敬和輕佻。孟子批評“不膚撓、不目逃”的莽魯之輩,“不目逃”就是盯著別人、眼光不回避。但是,在西方,眼神閃避,是心虛、沒有把握和缺少自信的表現。眼睛是靈魂之窗,從窗口看去的第一印象不良,中國男性先已失分。
好在這是可以學習辦到的。以旅美華人為例,與洋人打交道,眼睛要盯死對方“不目逃”;回家見父母長輩,則眼光低視以示尊敬,做到“內外有別”并不困難。
土氣變洋氣也不難,難在帥氣--風范、修養和品味。農青進城,只要肯花錢打理,找專人修整全身、換裝,“搖身一變”是幾個鐘頭的事。可是講話噴沬、大聲嚷、爭先恐后、坐立無相不挺拔……就要認真上禮儀課了。在中國,這是“文明”程度,北京奧運時曾要國民努力修持。進一步,言談有禮、言之有物,顯出學識修養,那是“國際禮儀”之外要以年計的時間來充實的。日本人在國際社會“進化”的過程,很值得中國男性參考,包括他們保持自己文化特色所顯現的自信。
在中國“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大國之后,相信粗暴、自大式的“裝強自敬”會是過渡期,不消30年,西方女性會另眼看待中國男性。“文明”畢竟有著普世趨同的標準,但是學習并非難事。
然而,穿上西裝、禮服,打個領結、梳油頭、戴頂高帽,仍是租界的“買辦”,不會讓洋人認為超越;而須善用西方語言,深入西方文化,并了解自己傳統,比較優劣,乃能“出入無不自得”。唯有在知識、見解、修養乃至實力上讓洋人折服,自信便油然而生。那時愛慕東方虛榮、媚中之輩將隨風生水長。
西方女性所看到的中國男性,包括性吸引力、時尚、清潔衛生、體型等,都屬皮相,可以輕松應對,尚不足為慮;何況流行絕對有現實媚俗面,東方紅時則吹東風,沒有什么大不了。反而諸如獨立性、幽默浪漫、創造力、勇氣等,屬于內涵的部分,則值得中國男性戒惕。
在中國社會集體主義下,茁長獨立性的外部條件不良,甚至學術圈里也唯諾風盛、假劣充斥,獨立性與造反被劃上了趨同符,有待深挖改造,從上倡導翻修,真是談何容易。而開放的體制才是想象力、創造力的溫床,這一點怪中國男性,不如先修改體制。
中國男人迫切需要增加幽默感
此外,幽默感與中國人性的嚴肅面正好相反。相應的,中國男性抗解壓力的能力缺乏,在美國大學校園里近幾年連起血案,都是中國男性留學生出事,他們“放輕松”的人生態度欠缺,生命總是專賭某一把,遇挫就翻桌,不知人生豐富多元。
另外,為原則、義理奮斗獻身的勇氣不足,太現實,因此總是視野狹窄,因此缺少領導人類的超凡氣質。
中國男人的優點是會過日子
但是,中國男性勤勞、節儉、顧家,這些品德確保了家庭和經濟體制,將是未來世界的主流價值。所以,中國男性不須氣餒,整修門面之類的外造改變容易做,而內造的改變則須盡早堅持上手。要迷倒東西方女性,30年仍辦得到。
-
什么樣的男人最紳士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男性都是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但是偏偏的一些舉止讓人感覺特別的舒服的,也是有很多男子
-
紳士的評判標準是什么 怎樣才算紳士我們評判一個人是否紳士的標準可能是多重的,很多人僅僅因為顏值比較高,成為許多女人心中的男神,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她們眼
-
暖男必須要具備哪些氣質暖男必須要具備哪些氣質:很多人對于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印象深刻,因為作為暖男的標準,它在很大程度上曖了好多人的心。現在最流
-
男人的魅力從何而來呢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就是一種氣質的代名詞。魅力是良好的先天條件加上后天的努力得來的,一個有魅力的男人,可以得到更多女性的青
-
優秀的男人具備怎樣的特質優秀的男人具備怎樣的特質?每個人都要一個好的男人當自己的男朋友或是丈夫,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就要先確定一下優秀的男人具備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