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運動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生活習慣、精神緊張、心理壓抑、肥胖、等原因。在這些原因的長期作用下使血管反復收縮、血流變緩、血壓升高、血管壁彈性減弱而發生硬化。心腦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癥、冠心病、腦動脈硬化供血不足、腦血栓等多種病癥。
運動能消除諸多致病因素,如心理素質提高、精神愉快、有上進心、減肥、推遲衰老過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這些因素都起到干預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1、運動方法:
【1】運動方案,根據年齡、性別、病情、運動基礎、愛好和環境等因素設計運動內容。初參加運動者,要按著三三制方法進入運動,即:第一個3天到運動環境場所進行體育休閑活動,適應生活和運動的節奏關系。
第二個3天做模仿動作及準備活動。第三個3天進入正式運動。開始要運動量小、運動時間短,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運動方案1:下午4-9點鐘,徒步走1000米,速度70-80步/分,脈搏100次/分左右,做好準備活動和運動后的放松活動,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一個月后開始增加運動距離和速度,最大距離不能超過3000米,最大速度不能超過120步/分,連續運動6個月后轉入第二個運動方案(該運動方案適宜初參加運動者)。
運動方案2:早晨5-7點鐘,徒步走2000-3000米,速度90-110步/分,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7點鐘,健身體操,凈運動時間30-45分鐘,健身體操可以隔日一次或運動2-3天隔一天,連續運動6個月后轉入第三個運動方案(該運動方案適宜有一定運動基礎,體質較好者)。
運動方案3:早晨5-7點鐘,健身體操,凈運動時間30-45分鐘,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點鐘,游泳運動或太極運動,凈運動時間45-60分鐘,隔日一次或運動2-3天隔一天,連續運動6個月后轉入第一個運動方案,以后可以循環下去,但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可以適當的增加(該運動方案適宜運動基礎和體質很好者)。
【2】自我監督、定期檢查身體:針對疾病做定期和隨時的身體檢查,參加運動鍛煉前應進行身體檢查,了解疾病和身體機能情況,作為設計運動內容的重要依據。
在運動鍛煉階段,每2-3個月做一次身體健康檢查,以便及時調整運動內容。運動中要著重監控自身感覺、脈搏、呼吸的變化,嚴格執行運動鍛煉標準,及時休息,如有身體不適要立即停止運動,讓運動跟著感覺走。
【3】運動選項:運動初試者首先選擇蹲起運動、徒步走、走山、健身體操、門球、保齡球等運動項目,經2-3個月的運動鍛煉后,身體機能能力已有提高,病情已漸適應運動并有好轉,再選擇運動難度稍大的運動項目。如:游泳、太極拳(劍)、太極柔力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