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挑黃色食物吃,健脾助胃
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且消除疲勞、調解胃功能不適,又具有緩解痙攣的作用,因此,可以多選擇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黃色食物則是健脾食物的代表。
以五谷類來說,可食用玉米、扁豆、豌豆等;蔬果類則以地瓜、南瓜、芥蘭菜、香菇類為優先,水果中的鳳梨、橘子、蘋果、楊桃、柳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至于肉類則可以雞肉、鱸魚、鱔魚等。
此外,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冰冷生飲等,才能減輕腸胃的負擔,尤其是過于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麻辣鍋,也應盡量少吃。
4 仰臥起坐、按摩小腿,都可助消化
平日多做運動、按摩,可加強脾氣的運作與功能,仰臥起坐就是很好的運動之一,只要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做約20~24次左右,長期下來就能看到效果。此外,也可利用按摩的方式幫助腸胃的蠕動與消化,作法為仰躺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以手掌輕輕旋轉按摩約10~20次,或可以按摩膻中穴與下丹田,對脾氣的運作就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按摩小腿也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小腿集中了不少脾胃經的穴位,如足三里、陰陵泉等,只要每天睡前將小腿從上到下順序按摩約3次,就會覺得通體舒暢。不過,千萬別在吃飽時或饑餓時按壓,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5 保持居住環境干爽
脾喜歡干燥不喜歡潮濕,因為太潮濕的環境會傷害脾氣,使其無法正常運作,尤其長夏炎熱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再加上流汗、淋雨或居住環境潮濕等,就會傷害陽氣,反映在肌膚關節上,就會導致濕疹皮膚病變等,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建議調整為40~60%左右。
此外,為了保持體內的陽氣,也不能過于避熱趨涼、一直吹冷氣,以防冷氣病的產生;更要小心腹部著涼,以免濕氣侵入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