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痛是一種常見的牙科疾病。它的引發原因有很多,在治療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一概而論而是要辯證的來對待。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中醫辨證治療牙齦腫痛的方法,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辯證的治療。有需要的朋友速速圍觀并搬走吧。
1.胃火上盛
患者癥見牙齦腫痛,患側面頰腫脹,甚則不能嚼食,局部灼熱,口苦口臭,便秘、舌紅苔黃等。治宜清熱瀉火,消腫止痛。方用:清胃散加減。方劑組成:石膏25g,黃連10g,生地15g,丹皮6g,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黃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痛甚者可加白芷10g。若牙質過敏,每觸熱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腎陰不足,虛火上炎
患者癥見齒齦微腫、微紅,隱痛綿綿,齒搖不固,或兼有牙血,余無特殊。治宜滋陰降火、補腎固齒。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方劑組成:熟地25g,女貞15g,萸肉10g,淮山15g,淮牛膝10g,澤瀉10g,骨碎補10g,細辛3g。若牙齦紅腫較甚,則可加知母10,黃柏6。
3.風寒牙痛
患者癥見突然發作,痛連頭額、兩側,勢如電掣,牙齦不紅不腫。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電掣,連及頭額、兩頰者,是為風痛。若吸觸冷氣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為寒痛。治以祛風、散寒、鎮痛。寒痛為主者用當歸10g,細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枳殼10g,桔梗6g,甘草6g。風痛為主者用桂枝6g,防風6g,白芥子10g,桔梗10g,蘇葉6g,細辛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不論風痛或寒痛,均可用細辛、白芷、蒼耳子、甘草各10g,煎水含漱,日多次。
4.齲齒牙痛
這種牙齦腫痛是由齲齒引起的,單純內服藥物療效不理想,宜結合局部處理為佳。內服方用:定痛散。方劑組成:當歸10g,生地12g,細辛6g,白芷10g,連翹10g,苦參10g,川椒5g,黃連10g,烏梅10g,桔梗6g,甘草6g。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g,冰片0.5g,共研為細末,用消毒藥棉裹藥末少許,放入齲齒洞內,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內,可得同樣效果。
上訴四種牙痛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中醫治療牙齦腫痛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它是根據引起牙齒痛的原因,然后對照這個原因來下藥,防止患者亂吃藥。所謂對癥下藥就是指的根據癥狀的不同開對應的處方。中醫治療牙齦腫痛正是遵循了這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