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患有這個“鼻竇炎”疾病,一直被這個“鼻竇炎”疾病所困擾著。但是這個“鼻竇炎”疾病是需要怎么治療才會好的呢?是不是一旦患上這個“鼻竇炎”疾病就是不能被治愈的呢?越來越多成熟女性隨著年齡增加,越發注重這個“鼻竇炎”疾病的治療。
七成患者感冒引起鼻竇炎
鼻竇炎目前的發病機理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兩種比較明顯的誘因:其一是變態反應,其二是感冒傷風。許庚說,有25%-30%的患者是由于過敏引起鼻腔和鼻竇黏膜的炎癥反應,70%的患者與感冒有關。傷風感冒可引起鼻腔黏膜炎癥,使黏膜的形態和功能受到損傷,此時最易發生細菌感染,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遷延成慢性鼻竇炎。
目前,耳鼻喉科每天約有800人次的門診量,其中大部分是鼻科疾病。許庚說,慢性鼻竇炎的發病率為8%-15%,統計還發現,慢性鼻竇炎的患者正以每年0.3%的速度增加,尤其是因為變態反應而引起的鼻竇炎患者更是逐年增加。
慢性鼻竇炎藥物治療是關鍵
鼻竇炎對廣州人來講,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當過敏和感冒的時候,誘發了急性鼻竇炎,流出有臭味的鼻涕、頭痛,難以集中精神等癥狀。許庚說,如果此時沒有持續12周的局部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治療,疾病可能會轉入慢性,那鼻竇炎就非常難根治了。有些病人一拖幾十年,就是因為當初沒有規范治療。
專家說,慢性鼻竇炎無法徹底根治,患者隨時都有可能發作。所以,幾乎所有的患者都需要使用長達3個月的藥物治療。可惜臨床上有相當多的患者沒有堅持用藥,癥狀緩解了就停藥,病情嚴重了就去看醫生,其結果總是反反復復。
目前還發現近30%的患者出現藥物無法攻破的細菌生物膜,這類患者基本上藥物治療無效。因此,規范長期用藥是慢性鼻竇炎患者必須要堅持的一項治療原則。
首次手術一定要慎重
鼻竇炎雖然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不少人一開始就想盡快手術治療,期盼與鼻竇炎“一刀兩斷”。
專家表示,只有藥物療效不好了,或者有鼻息肉等情況,才考慮手術治療。有些患者匆忙要求醫生手術,結果切掉了鼻竇黏膜、鼻甲等,這些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結構一旦被切除,就不會再生,患者在術后不久就會復發。此時再次手術的難度就相當高了,專家強調,慢性鼻竇炎患者對首次手術一定要慎重。
實際上,手術治療并不能根治鼻竇炎。目前,耳鼻喉科醫院的內鏡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復發率控制在10%之內(與國際水平相當),專家說,如果手術技術掌握不好,對于手術的適應癥未嚴格把握,其復發率就更高了。
其實手術之后有些患者仍覺得有鼻涕倒流、喉嚨有痰等問題。因為手術只是開放了鼻竇通道,讓鼻竇的分泌物得以順暢流出。手術之后,短期內鼻竇黏膜仍處于腫脹發炎的狀態,患者可能會有流鼻涕或鼻涕倒流之癥狀,因此,在手術之后患者還需要用藥、用鹽水洗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