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睡眠要充足
春季,人們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
為此,我們要積極做好身體的協調適應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以補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則安排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
7、要注意調理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也就是人生存的根本。好的脾胃能提高人的身體免疫機能、防老抗衰。因此,早春更應該注意調理脾胃。
如何調理脾胃?首先,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飲食清淡,多吃粗糧。其次,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再次,平時應該多鍛煉。最后,經常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脾胃調理也非常重要。
8、春季宜增加運動量
到了春季,*堆積了大量過剩的油脂。春天來了,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此時增加運動量不僅能夠活動筋骨、幫助氣血流通、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陽氣的升發,還可以幫助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與熱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鍛煉季節。
但是春季鍛煉時也要注意,由于春季晝夜溫差較大,且春季自然界風邪較多。因此進行戶外運動時運動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以免運動后汗出當風,感受風邪而發病。
9、保持心情愉快
春季需養肝,首先是保持心情愉快。人常說“怒傷肝”,因此,應學會戒怒,盡可能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升發、順調。
否則,情緒過度受刺激會破壞五臟平衡協調的關系,輕者使人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重者則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大大降低*免疫力。
10、萬物復蘇、注意防病
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適合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不但容易引發流感、肺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等,若不重視養生保健,一些舊病宿疾也易復發與加重,如偏頭痛、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所以,春天應特別注意講衛生、防蟲害、多開窗通風,注意調攝身心,防止疾病發生。
一年之際在于春,我們的養生也是如此,春季做好日常的養生,就開了一個好頭,為一年的健康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還怕不健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