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發展近年來可謂日新月異。打電話可以三方通話,發信息都帶上了“彩色”,再加上強大的上網功能,在手機上看書、看電影甚至實時看電視都已不再是難事。這可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尤其是學生和白領一族,除了上學、上班之外,但凡坐車、等人、打球、旅游,幾乎都在與手機親密接觸。
可是,原本是為打發時間消遣,卻漸漸沉淪其中難以自拔,久而久之健康也亮起了紅燈:最常見的就是用手機看書、看電影、看電視引起眼睛疲勞、視力下降,此外因為頻繁發送短信、玩游戲造成手指肌腱勞損也不在少數。“手機娛樂該有個‘度’!”日前,醫學專家發出了這樣的呼吁。
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眼疾高發
據流行人士介紹,現在的手機動輒都是2G或更高的容量,隨便就能裝入七八部壓縮電影或幾百萬字的電子書,再加上價錢也越來越便宜,自然受到了很多學生和年輕白領的追捧。“看書是最不耗電的,通常都能看很久。播放電影、電視對電池有要求,但是只要多備幾塊電池,要持續看也沒什么問題。”
科技帶來的便利,卻潛伏著健康的隱患。“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的小字會造成眼睛負荷過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主任廖瑞端教授說,人人都知道電視看久了傷眼睛,其實手機更是如此。
“人眼的調節要靠睫狀體的收縮和松弛來調整、改變晶狀體的屈光度張力。只有在看5米以外距離的平行光時,睫狀體是放松的,不需使用調節。但是看任何5米內的物體,睫狀體都處于緊張和持續調節狀態。長期超負荷調節會引起調節痙攣、強直,久而久之就會放松不了,即使看遠也處于調節狀態,就可能出現假性近視或使原有的近視程度加重。”若能及時調整過來還好,怕就怕沒有規范的散瞳驗光,配戴了不適合的眼鏡,近視很可能就“弄假成真”了。
就算過了患近視的年紀,看手機屏幕時精神的高度緊張和屏幕的高頻閃爍的刺激也會引起或加重視疲勞,使人眼睛發脹、干澀、流淚、出現眉心酸痛甚至惡心、頭痛等癥狀。
“像‘干眼’就是一種白領常見的都市病,除了電腦、電視電磁輻射的影響外,與長時間目不轉睛地看手機也有一定關系。”此外,在黑暗的地方看手機,光線突然照亮,對視網膜也容易形成過強刺激和損耗,造成眼睛逐漸功能下降或反應遲鈍。再加上電磁輻射對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影響,也會加重視力下降。
醫生建議:工作、學習包括在電腦、手機下閱讀45分鐘,就要到室外望望遠處,讓眼睛得到休息。不要持續近距離視物超過1個小時。不要在交通工具上或走路時看手機,因為顛簸會加重閃爍,而且距離變換頻繁會造成睫狀體調節超負荷。多吃胡蘿卜等富含維A的食品,多飲水。經常眨眼有好處,既能使淚膜潤滑、保護眼表,又能保持給眼表上皮細胞提供充足的養分。
“拇指文化” 易帶來“扳機指”
通聯絡、省話費二者兼得,讓很多人愛上了發短信。張小姐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遠離家鄉和親人,獨自在廣州打工,收發短信就成為她閑暇時間的主要消遣之一。可是精神愉悅了,手指卻“不爽”了:“我的右手拇指最近經常酸痛,有時活動一下都疼。”
像張小姐這樣的病癥,專家認為,在排除其他病因的情況下,應該是過于頻繁使用拇指造成肌腱勞損引起的“扳機指”。專家說,頻繁收發短信,玩手機游戲,都需要不斷地讓拇指按鍵,進行“屈拇動作”,拇指長時間得不到休息,將會造成拇指關節和肌腱勞損,更嚴重的有可能引發骨關節炎和屈指肌腱腱鞘炎等炎癥。
相關研究也顯示,越用力按手機按鈕、發送短訊的速度越快,肌腱損傷的程度就更嚴重。受傷者常會感到拇指無力疼痛,反應靈敏度也會下降。統計還顯示,女性受傷的情況比男性更普遍,平均比例是5比1。這可能與女性的手指較嬌小,更容易遭受這種長期累積性損傷的影響有關。
醫生建議:在發送手機短信時,最好不要習慣用一只手發,可左右手交換使用。當然最好能盡量用兩只手握著手機來發送,兩個拇指就可以平均承受壓力,這樣將有助于預防或減少手背肌腱勞損或損傷。
當出現指關節痛等癥狀時,應采用外敷藥物和理療等方法來進行治療,要避免頻繁發送短信。“年輕人只要習慣改過來就很容易恢復,但若長期不改,積累兩三年后就可能造成較嚴重的關節磨損,年紀大了以后關節退化會比一般人快,從而更早出現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