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社會上總是離不開運動的,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身體有不同的好處,像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運動。這些運動項目均為動態的等張性運動,可通過全身肌肉的反復收縮,引起血管的舒張和收縮,促使血壓下降。運動量以心臟負荷的50%左右為宜,即運動時脈搏保持在110次/分鐘左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鐘。比如跑步、球類、騎自行車等運動可誘發哮喘,醫學上稱之為運動性哮喘。而游泳、打棒球、滑雪等運動可改善癥狀。那么,患有不同病癥的人群該如何選擇運動方式呢?
1、高血壓患者。適于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運動。這些運動項目均為動態的等張性運動,可通過全身肌肉的反復收縮,引起血管的舒張和收縮,促使血壓下降。運動量以心臟負荷的50%左右為宜,即運動時脈搏保持在110次/分鐘左右。每天1次,每次30~60分鐘。
2、心臟病患者。健康人要提高心臟功能,宜采用較大的運動量。運動時,脈搏至少達到135次/分鐘,并持續15分鐘才有效。如果已患心臟病則要謹慎,應根據 心功受損程度來選擇運動形式及運動量。一般來說,一二級心功能不全的輕癥心臟病患者可從事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運動時脈搏限定在每分鐘 104~120次左右;三四級心功能不全或心絞痛發作頻繁的病人不宜進行體育活動,應以休息為主,也可適當做些氣功等輕微活動,原則上以不增加心跳次數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