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寒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很多的女性都會出現手腳冰涼身體畏寒的問題,通常存在這種問題的女性在中醫里稱為偏虛體質,如果想戰勝寒冷,合理的滋補能夠幫助大家不再怕冷。
1、冬蟲夏草:補陰虛
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入肺、腎二經,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含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礦物質、蟲草酸、蟲草素和維生素B12等成分,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膽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毒、抗菌和鎮靜等作用。
推薦:蟲草全鴨
取老公鴨1只,冬蟲夏草10克。鴨去毛及內臟,將鴨頭順頸劈開,將冬蟲夏草數枚裝入鴨頭和鴨頸內,再用棉線纏緊,余下的和生姜、蔥白一起裝入鴨腹內,放入盆中,注入清湯,用食鹽、胡椒粉、料酒調好味,密封盆口,上籠蒸約2小時,出籠后揀去生姜、蔥白,加味精,即成一道聞名遐邇的“蟲草全鴨”。
2、鹿茸:補陽虛
鹿茸性溫,味甘咸,入肝、腎二經,有補腎壯陽之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茸能“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鹿茸精含多種氨基酸、硫酸軟骨素、雌酮、骨膠原、蛋白質和鈣、磷、鎂等礦物質,有滋補、強壯作用,可使血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增加,中等劑量可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對衰心臟有強心作用。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陰虛者不可服。
推薦:鹿茸小米粥
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內服用。或取鹿茸、山藥各30克,分別切片,浸入500克白酒內,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日服2次,治尿頻、面黑。
3、人參:補氣虛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大補元氣。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甙和黃酮類物質,分別有抗衰老、抗疲勞、對抗有害物質、抗腫瘤、提高免疫力、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等功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調節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推薦:人參茶
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內加開水,浸泡1小時后便可飲用,飲完后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環。最好12小時內服用完畢,最后嚼服人參片,也可將人參片直接含服。如用于急救,每次取30克,濃煎頓服。參須、參花、參葉亦可泡水當茶喝。
4、阿膠:補血虛
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諸經,以滋陰養血著稱。歷代醫家視阿膠為婦科良藥。民間稱阿膠、人參、鹿茸為冬令進補“三寶”。又因阿膠對調治各種婦科病有獨特之功,尤得女士們青睞。
推薦:阿膠冰糖煲芝麻
取阿膠5-10克,加黃酒適量,隔水蒸服。或取阿膠500克,浸在1500克黃酒內,等膠塊散發成海綿狀,隔水蒸成液體,趁熱加冰糖1000克,當糖與膠溶為一體時,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及敲碎的核桃肉各適量,制成黏稠膏滋,每日早晚各取1-2匙,以溫開水送服.
濕氣調理方法
1、經常吃點發酵食物,幫助濕重女的腸道代謝通暢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為了長期保存食物而發明的發酵食物。這類食物不僅有獨特的風味,帶來美食的享受,而且有助于身體的消化吸收,是最養脾胃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發面食物、醬油、食醋、豆豉、腐乳、黃酒、啤酒等等都是發酵食物,中醫認為都是養脾胃的。西方營養學家也證實,發酵食物是人類健康飲食結構的有益補充,能幫助人們的腸道代謝更順暢。
2、濕重女可適當吃甜食,但需要更健康的甜食
甘入脾,甘味的食物對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適當吃點口感甘甜的食物不僅補脾,還給我們帶來愉悅感。而一個人如果心情愉悅,她的消化吸收系統也會變得更好。
但是,“甘甜”、“甘淡”和我們常常接觸的“甘寒”有很大區別,中式點心、糖果可稱“甘甜”,蘋果、桃等性平的水果可稱“甘淡”,二者都是對脾胃有好處的,但是西點中的甜食、乳品在中醫看來卻屬于“甘寒”,并不是適合多吃。
3、偶爾吃點酸的,護肝就是護脾
在中醫五臟生克理論中,“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五行、五臟相克關系中,唯有土與木的相克關系在實踐中作為相生關系來處理。肝和脾是互生互長的關系,因此養肝就是養脾。因為酸入肝經,只有肝臟健康了,脾胃才會強壯。因此,保護好肝臟也就是從根源上養脾。平時可以適當吃些酸的食物如梅子、檸檬、米醋等等。
4、濕重女可以吃水果但不要貪多
現在很多女人為了瘦身減肥長期以水果代替主食,甚至幾乎不吃任何其他食物,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因為,最養人的其實是五谷雜糧,不少水果性偏寒涼,例如西瓜、梨、香蕉等等。濕重脾虛的女性不要吃太多水果,如果吃,也要吃對脾胃傷害小的水果如桃子、蘋果、柑橘類、杏、李等等。
5、濕重女可做經絡調理
對于濕氣重的女性,可以去做做經絡調理,配合技師的手法,效果非常明顯。
上文就是小編幫助怕冷女性給出的冬季保健方法,如果大家發現自己身體的濕寒氣重,就要注重對身體排濕氣和寒氣的事情,而三餐飲食中有很多的食材具有這樣的作用,只要我們了解就能得到好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