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冷暴力讓人抑郁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職場,不少職場人員正在冷暴力中備受煎熬:上司不留情面地否定你、邊緣化你;同事對你不理不睬、孤立你……
在智聯的調查中,67%的職場人表示自己曾遭受過職場冷暴力。其中,僅有16.9%的人表示會去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38.1%被調查者則表示自己整天比較郁悶,嚴重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現在職場冷暴力比較普遍,受害者會出現疲倦、失眠等現象。”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徐蘭指出,“職場冷暴力使人在心理上處于抑郁、焦慮的狀態,從而影響個人的飲食和睡眠,最終會給人帶來各種疾病和心理障礙。”
破除“官本位“思想
據徐蘭介紹,職場冷暴力有幾種表現形式:一是“得罪”了老板,老板把你“晾”得壓抑而沉悶,或者是成心給你安排做不完的工作量,使你忙得喘不過氣來;二是個人因為自己的某些不適當舉動,被同事“敬而遠之”了。
“絕大部分冷暴力是來自上級,最常見的現象就是領導給下屬‘穿小鞋’。”徐蘭表示,“有時候員工犯了錯,上級不方便直接懲罰就會采用更為隱蔽的冷暴力,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對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的傷害。”
徐蘭指出,這大多還是“官本位”思想的遺毒。除了提高領導個人素質外,關鍵還是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不管冷暴力的施力者是領導還是同事,都要找準時機勇于和當事人溝通,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職場冷暴力中,施暴和受暴雙方都脫不了干系。”徐蘭建議說,在工作節奏加快、職工交流少的情況下,上級可以因地制宜開展些群眾性文體活動,讓職工在參與活動中加深了解,營造企業、部門團隊合作的良好氛圍,從而有效地化解職場冷暴力。
轉“冷暴力“為工作動力
徐蘭分析,職場冷暴力的蔓延,既有個人不善于融入同事“圈子”的原因,還有更多的就是職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有的職工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就以冷漠來排擠同事。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有人的地方就有斗爭。”徐蘭說,“如果你成為了冷暴力的中心人物,不妨把冷暴力當成一件‘禮物’,積極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在思想上做些改變,在行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此外,徐蘭表示,“任何事情都有得與失,如果自己成為冷暴力的中心,就把它看成全面提升自己的機會,轉化為自己工作的動力,在工作中得到自我的認可。如果不給自己過多心理暗示,有時候結局反而更好。”
對冷暴力勇敢說“不”
在智聯調查中,企業管理者表示很多時候是自己的無意之舉傷害到了下級。不過,職場冷暴力對下級的工作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它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與工作狀態,這對企業的損失也是不言而喻。
因此,徐蘭指出,職場冷暴力可以借鑒應對家庭冷暴力的方法。一般認為,當甲方有暴力傾向時,乙方要及時說“不”。尤其是對上司級冷暴力,應該及時勇敢地說“不”,而“忍”絕不是最好的辦法。
徐蘭建議說,“遭遇冷暴力的職業人,應更多地了解自己在與上級、同事工作中的利益訴求,創造出和諧的人文環境。這首先要求個人要有適當的上進心、適當的利益回報,并按適當的方式得到滿足,這樣才能避免積怨過深引發冷暴力。”
徐蘭說:“我們要從平衡內心做起,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