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方:
一、改變了家庭的生活狀態,跳槽心理負擔過重。
李女士,孩子已經2歲了,她說孩子大一些,應該好好琢磨一下自己的事業發展了。前些年,一直是以家庭為重的,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新生活了,但是真的跳槽之后,先生就開始抱怨說她應該找一份輕松的工作,應該兼顧家庭。她自己也覺得一忙就打亂了原來的家庭氣氛和秩序,工作感覺很累。
二、年齡危機使得選擇難度加大,跳槽決策顧慮重重。
如果說畢業時的自己還是“沖勁十足”的“毛丫頭”,而成了“28歲的女士”之后明顯感覺到社會給自己的機會少了,未來的道路變得窄了,抉擇比原來困難了。珍女士,市場策劃經理,從國外讀書回來,發現挺難找工作的,對方挑自己,自己也變得挑剔起來,結果找了7個月的工作還是沒有結果。
三、角色轉變是跳槽的動力,也是障礙,跳槽是一場“和自己的斗爭”。
茹女士,一直是一個總經理助理,但是新的職位是小企業的總經理,當面對“跳槽”這個字眼的時,她非?謶。因為在外人眼中,她是個女強人,可在她的心里,似乎永遠在追隨著什么,成為高層管理人,她知道得到什么,也知道失去什么,難以平衡“得”與“失”。
贊成方:
其實,盡管女性跳槽難點不少,但只要把握一些關鍵的思路就可以讓跳槽的道路走得順利一些。
一、不要問“我要什么”,而要問“我能夠失去什么”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人的心理有一個特點“厭惡損失”,人們很難失去曾經擁有的悠閑、待遇、尊重、成就等,很多人都因為“要”而跳槽,但是真正影響你的心理感受的不是要到了什么,而是失去了什么,所以你只要把你能夠承受的最大損失想清楚,跳槽就不難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