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語錄里流傳著這樣一段農民兄弟的話:俺剛吃上肉,你們城里人又吃菜了;俺剛娶上媳婦,你們又獨身了;俺剛吃上糖,你們又尿糖了;俺剛學會發E-mail,你們怎么又全改發短信了呢?
In or Out:流行或者過時
香港人甄榮輝說:在香港,誰還在談論移民海外?現在的熱門話題是:你北上了嗎?所以,2003年,“IN――北上內地”和“OUT――移民海外”也就格外流行。之所以“hot”,還在于前者代表流行,后者代表過時。相信沒有人愿意落伍吧!
流行指數:★★★★★
AA制:經濟模式
當然,傳統意義上的AA制大家都非常明白了。只是當你聽到:“親愛的,讓我們AA制”時,這就是近來流行的一種新的家庭經濟模式了。大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月各交一部分錢作為“家庭公款”,以支付房租水電費等,其余各自料理;另一種是請客、購物、打車等費用自理,只在買房、投資等大項目上平均負擔。
流行指數:★★★★☆
FT(faint的縮寫):暈
盡管你可以不喜歡崇洋,盡管你也向來不媚外,盡管我從來沒有留過洋,盡管……但是FT在年輕人中太著名了:一見面我就FT……
流行指數:★★★★★
GOOD:工作
知道“GOOD”與“good”的區別嗎?GOOD是“Get-Out-Of-Debt”的縮寫,意為“償清債務”。有的人從事著薪水、待遇很高的工作,但只是為了償債務。一旦償清,他就會離開;而從事著“good”工作的人,則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不會因為錢而離開。
流行指數:★★★★☆
Sick:病人
這當然不是指真正的病人,而是指那些不想上班或上學,謊稱有病而泡病假的人。
流行指數:★★★☆☆
去“HAPPY”嗎?
當有女同事互相問著“去HAPPY嗎?”時,身為男同事的你千萬不要輕易張口搭茬兒:“去哪兒HAPPY?我可以同去嗎?”說不定,女同事齊刷刷的白眼白得你個滿腹委屈、滿臉尷尬。原來,身為白領的女同胞們,為免在“公共場合”呼朋引伴相約同去洗手間的不便,于是演繹出“去HAPPY嗎”這個“文雅”用語。
流行指數:★★★★☆
B4:在……之前
這兩年,青春偶像組合以字母和數字結合命名的還真不少,先是紅透大江南北的F4,后是憑《青蘋果樂園》“小荷才露尖尖角”的A5,于是B4應運而生。不過,這里的B4可不是組合的名稱,而是手機短信的代碼,4的英文是four,B+four讀起來不就是Before(在……之前)了嗎?不要怪“拇指族”花樣太多,實在是手機短信寸土寸金,不得不想盡辦法節省空間。現B4異曲同工的縮略語如CU(SeeYou再見)等也在手機短信里頻繁出現。
流行指數:★★★★★
VIP:搞笑之人
VIP可是個常見詞,健身房、餐館、酒吧的貴賓卡上都少不了這個醒目的標記。不過這個詞在2003年已經有了舊瓶裝新酒的意味了。這要歸功于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布魯克斯準將。2003年4月12日,布魯克斯代表美國中央司令部亮出撲克牌通緝令,令全世界關注伊拉克戰爭的人都感到意外,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伊拉克戰爭中曾對美軍大放厥詞的伊拉克前新聞部長薩哈夫居然榜上無名。對此,布魯克斯的解釋是:“HeisaVIP―aVeryInterestingPerson,butnotaVeryImportantPerson.(他是一個有趣的人,但不是一個重要的人)”從此,VIP除了貴賓之意,又有了“有趣、搞笑之人”的意思。
流行指數:★★★★☆
Townhouse:燙耗子
今年房地產最流行的是Townhouse,俗稱“燙耗子”,也叫“聯排別墅”,一棟小洋房,帶花園帶車庫帶陽臺,分成左右兩戶,比獨門獨戶的別墅便宜,不過也幾百萬總是要的。
流行指數:★★★★★
Mall:茂
銷品茂(Shopping Mall)在中國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業態了,但國內的“造茂”之風是愈刮愈烈。在一份“中國部分在建、待建Mall排行榜”上可以看到,除了上海和北京,青島、溫州、西安、東莞等城市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茂”運動,而且這個排行榜的排名幾乎每隔幾天就要變動一次。雖然一些經濟學家很擔心這些“茂”最終會變成“病貓”或者“死貓”,眾多投資者還是樂此不疲。Mall的原意是購物林蔭道,能提供給顧客閑庭信步、而又不用經受雨雪風霜之苦的購物樂趣。現在我們造的“茂”實現了這一點嗎?大家到上海的幾個“茂”逛逛就知道了。
流行指數:★★★★★
WDM:王大媽
“王大媽”是一種集中了W(沃爾瑪)、D(戴爾)、M(麥當勞)管理精髓的營銷模式,即沃爾瑪的規模經營、戴爾的個性化定制和麥當勞的標準化服務,把三家公司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就組成了“王大媽”。當上海某電腦營銷大戶采用這種營銷模式時,圈內人便戲稱“王大媽賣電腦了”。
流行指數:★★★☆☆
Moonlighter:月光人
2003年7月,上海推出了允許在職人員向企業出資入股的新政策,鼓勵在職人員幫別人打工的同時,自己開公司、自己做股東、自己做董事、自己做……各行各業的兼職者猛地增加了,與兼職有關的詞匯也便常常掛在人們嘴邊。英語里的“moonlight”就是其中最生動形象的。Moonlight原意為月光,引申為“從事第二職業”,比如“She has been moonlighting as an accountant at a restaurant in the evenings.”意思是:她晚上在一家餐館做兼職會計。說來也是,既然是兼職,當然白天得先做好本職工作,只能等月亮升上天后,才有空做第二職業,所以兼職者又稱“moonlighter”,也就是“月光人”。
流行指數:★★★☆☆
Atypical:非典型
在SARS這一說法被WHO(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下來之前,國內的一些英文媒體對“非典型性肺炎”的說法是Atypical Pneumonia,后面這個單詞比較難記,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不過前面這個詞atypical(非典型)倒是在網絡上熱了一陣子。恐龍們稱自己是“Atypical beauty”(非典型美女),青蛙們則稱自己是“Atypical apollo”(非典型帥哥)。
流行指數:★★★☆☆
OT:加班
歲末年關,又到了各個公司加班加點的高峰期,常常可以聽到不同公司的員工比較自己的OT費。原來,OT就是overtime,加班時間的意思,有時候也就引申為“加班”了。相對應的,OP就是Over Pay,超標準薪水;OQ就是Over Qualify,能力過于出眾。
流行指數:★★★★☆
Anyway:無所謂
Anyway的意思是:無論如何。它在英文里是一個表示轉折的語氣副詞。現在大家接觸的英文電影比較多,所以說話的時候也常常喜歡插上這么一句,而且要配上老美的經典動作――聳肩。
流行指數:★★★★★
Who Cares?:誰在乎?
比起anyway,Who cares(誰在乎)中玩世不恭的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有些人對它的濫用已經到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地步。一張電子賀卡,一共兩句話。第一句:Happy New Year;第二句:Who cares?想想也不明白,如果你不care,干嗎發這么一張卡過來呢?BBS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帖子里一本正經地討論面試、考研、出國,完了卻來一句Who cares。Who cares似乎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口頭禪,隨處可見。
流行指數:★★★★★
Sigh: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