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同了,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一天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不僅要求你把事情做完,更要求你把事情做好。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有時是一對孿生姐妹,有時單個的特點更為突出一些。但不可否認的是,焦慮、抑郁等癥狀會誘發多種疾病。
剛剛由宣傳科長升任宣傳部長的張紅最近飯也吃不香了,覺也睡不好了。因為追求完美的她一心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缺,而結果卻恰恰與期望的截然相反,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好像自己原來做科長時的能力都沒有了。張紅煩躁著、不安著,“可是沒人能夠理解我。”
據某醫院心理科主任劉盈介紹,張紅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在目前一些白領中較為多見,總的來說就是普遍存在的兩種狀態所致:一是焦慮狀態,一是抑郁狀態。“在白領中,出現焦慮狀態、抑郁狀態的人數高達20%-30%。”劉盈主任這樣告訴記者。
節奏快、壓力大是根源
目前白領中較普遍存在焦慮癥狀、抑郁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當壓力超過一個人的承受范圍時,人的承受能力就受到了考驗。可在壓力面前,有的人出現了心理問題,有的人卻安然無恙。劉盈主任介紹,決定一個人現有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但大體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生物因素。這和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關系,如果一個人的性格生來就是小心的、敏感的,那么這種小心、敏感就會增加其焦慮、抑郁的狀態。因為敏感型人格的特點就是對什么事想得多,容易把事情復雜化、擴大化。想得越多、越復雜,感受到的和所要承受的壓力都會相應地增大。
其次,心理因素。有的人是比較豁達的、樂觀的、積極的,這種思維方式是從后天的經驗中歷練出來的看問題的方式、方法,這樣的人就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