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機構點評:能力比知識更難培養
職業顧問白玲認為是否求職成功與每個人的特質有關,不能完全看其背景和專業知識,更多的是讓用人單位看到你的核心能力,因為知識比能力要好培養得多,不會會計、英語差點都可以學,但一些個人能力方面的素質卻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學會的,而小晴最大的優勢是做記者時曾經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接觸過,無形中多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但這種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張俊莉介紹,英語水平的高低和財會背景不是絕對的硬指標。事務所服務的客戶幾乎都是外資或合資企業,所以對溝通能力的需要占據了第一位。如果應聘的學生素質的確出色,雖然英語有一些欠缺也是有機會的。因為,英語是可以通過學習進行彌補和改善的。
普華永道人力資源部有關人士表示,不論是留學生還是畢業生都需要通過一道道招聘程序才能進入公司,不會因為其有留學背景就有所偏重,也不會對剛畢業的大學生青睞有加。
本期講述
一個廣義“海歸”、一個“黃毛丫頭”今年都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為“己任”的求職故事。故事的結局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黃毛丫頭”最終“戰勝”了廣義“海歸”,成功入圍。而廣義“海歸”當起講師,暫時了斷了他曾有的求職夢想。
廣義“海歸”:移情別戀
講述人:阿磊
背景:某大學金融專業畢業,曾經在大連一家銀行工作一年,后留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管理學院留學一年,2003年11月份回國求職。可算得上是個廣義“海歸”
當初我出國是因為對原所在銀行晉升制度不滿,現在更由于有了在國外銀行的實習經驗,更加傾向于外企的工作節奏,不會有上班看報紙、打電話聊天、上網打游戲等壞習慣,再加上所學專業,所以我在2003年11月中旬回國后,把求職意向鎖定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大的銀行。
透過各大網站、朋友推薦、大型招聘會、獵頭公司,我開始“普遍撒網”。
但很快,阻力產生:由于剛剛回國,對北京各方面還不是很熟悉,我像外地大學生那樣一邊看報紙一邊找工作。因為招聘信息很不暢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招聘我都錯過了,沒能在第一時間投上簡歷讓我痛心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留學生等著獵頭公司幫著找工作,但現在看來獵頭公司不是幫你上門找工作,大多是等工作找上門才會推薦你,效率不太高。很多從國外一起回來的同學可能要等到春節過后才能找到工作。
在北京呆了不到一個月我就有點坐不住了,畢竟找工作還得靠自己,12月末一大早我就西裝革履地參加了北京的大型人才招聘會。招聘會上沒有我想去的外資企業,倒是一家小型的私人事務所對我很感興趣。一聽說我的學歷是碩士,英國留學一年,事務所的招聘負責人就對我說了實話,公司不能給我相應的待遇,也沒有信心長時間留住我。找工作的滋味的確很難受,大的事務所在網上甚至明確寫著“謝絕來電來訪”。被人多次拒絕之后很容易喪失信心,我決定先讓自己名草有主,然后謀求更長遠的發展。我試著應聘一家ACCA培訓機構做講師,這家公司對我的留學經歷很是看重,專業對口加上英文不錯,我和這家單位當場簽約。月薪8000元,工作時間安排得不是很緊,總算把自己“推銷”出去了。
我的同學很驚訝我竟然會去當老師,我總是這樣解釋:參加ACCA培訓的大多是來自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他們可以給我帶來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一邊做老師,一邊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有些了解,一邊找工作,什么都不耽誤。當然我還是會瞄準大的外企,一份穩定,收入、待遇不錯的外企職位是我的最終目標。現在的我還忙里偷閑代理一些英國的項目,例如節能、環保等,談成一筆也是收入可觀。
北京一些會計師事務所最喜歡兩類人,一類是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得心應手;一類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可塑性強,對待遇要求低。而很多留學生畢業后給用人單位的印象是,要求高,能力低,也就是眼高手低。現在我的很多從英國回國的同學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女同學甚至可以接受月薪3000元的工作。或許拿著原來的本科學歷公司更容易接納我們。
黃毛丫頭:成功入圍
講述人:小晴
背景:北京某高校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純粹一個“黃毛丫頭”
2003年9月,大四的我剛剛開學,就已經能夠強烈感受到周遭緊張的氛圍:考研的同學開始進入緊張的復習階段,找工作的同學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有些外企已經先行一步進行簡歷投遞工作了,而我的簡歷還沒寫,是否考研的問題也在折磨著我。在向系主任和其他好友進行了一番探討之后,我決定在不放棄考研的情況下開始找工作。
進入10月,各種招聘信息紛紛在各大高校的BBS上現身。不久,我比較關注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開始進行校園宣講了,網上申請也開始同時進行。在填寫完四份內容豐富的申請表后,我便開始了苦苦的等待。
11月份是最忙碌的一個月,四大事務所的筆試、面試開始進行。我也開始了忙碌、緊張、充滿希望的求職歷程。每個事務所都有各自篩選簡歷的標準。我陸續收到了三家的筆試和面試通知,并通過了其中兩家的筆試。第一次面試沒有做什么準備,穿的有些隨便,進到等候室嚇了一跳,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是西服革履,令我的心情頓時失落了很多。不過好在面試我的經理非常和善,我們聊得也很愉快,走出她的辦公室一看表,半個小時已經過去了。出來的時候我已經是信心十足,回家趕緊買了一套正裝準備下一場面試。就這樣經過了幾場面試后終于到了最后一關:事務所合伙人對我進行最后的面試。而那天也出現了一個意外,兩家事務所的最后一面分別在同一天的上下午,到了這個階段,我已經對面試完全沒有恐懼感了,現在感到慶幸的是兩場面試不在同一時間。上午的面試官是一個美國人,大學課堂上與外教進行過很多交流,所以也沒有太大的語言障礙。這場面試我主要擔任一個傾聽者,那位合伙人很健談,40分鐘的大部分時間都由他在說,這也使我為下午的面試積攢了一些能量。下午的面試官是一個美籍華人,面試全部用中文進行,這讓我感覺放松了許多。他對我的大學學習成績很滿意,并問了我一些關于實習經歷的問題。25分鐘后,他把我送出辦公室并暗示我可以回家等Offer了。
一個星期后,也就是12月中旬,我收到了兩家事務所Offer。經過一番考慮,我最終選擇了其中一家。至此,我的求職經歷暫告一段落。回顧我的求職歷程,其實就是一個展示自己的過程,并不需要太多的準備,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就可以了。對了,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我曾在報社實習過,寫過一篇有關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需要何種人才的文章,這使我對他們有了更多層面的了解,也許這奠定了我順利入圍的基礎。
我知道進入四大意味著忙碌、高效的工作、不斷地學習和加班,我開始對此還有些恐懼,但仔細想想,這完全取決于我看問題的態度。工作本身也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而且公司對員工的培訓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與讀研相比,我覺得這個機會對我來說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