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癥狀五:頻頻跳槽,朝三暮四!
◎“狂”指數:★★★
有不少剛畢業的新人自恃能力高,總覺得現在的工作太屈才,剛踏進單位就計劃著跳槽。結果跳來跳去,還是原來的山頭最高。
案例:海濤在畢業2周年的那天,選擇了第5次跳槽,他苦笑著稱自己是“跳槽專業戶”。第一次跳槽是他在一個中學當了3個月的老師后,他覺得一個大小伙子整天局限在三尺講臺和作業本之中,是浪費生命,于是豪情萬丈地背上行囊去省城闖天下。他覺得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尺一個是有沒有錢,一個是有沒有權,自己沒有后臺,“權”是別想了,那就在“錢”上下工夫。他做過保險、代理過小食品、在超市做過柜臺經理,每一次跳槽他都堅信自己離目標更近了,但當今天檢點行囊,他發現自己除了一身疲憊,依然兩手空空。他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哪怕薪水少一點。
“狂”癥狀六:單槍匹馬,我比你強!
◎“狂”指數:★★★
新手進入公司后,由于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都不甚清楚,上司往往會安排一些有工作經驗的老職員帶領新手實習。但不少對自己專業知識或辦事能力十分自信的新手卻覺得多此一舉。
案例:王志大學畢業后到電視臺去做記者,部主任安排老李帶他一段時間。老李是一位老攝影師,人也不善言語。在合作中中,王志覺得老李的一些所謂“攝影經驗”太陳舊了。一次采訪時就借老李晚來之機,自己跑了出去。片子拍回來,自我感覺挺好,就請老李提點意見。沒想到老李句句說到點子上,讓王志不得不服,從此,他再也不敢忽視老李了。
“狂”癥狀七:能說會道,說比做多!
◎“狂”指數:★★★
年輕人容易將事情看得簡單而理想化,以至于碰了壁還莫名其妙。
在此告誡那些新人:擁有激情是好的,只是在說話之前要先想想,如果有50%的把握,那就說吧,剩下的50%用你的激情與努力去實踐。
案例:學建筑設計的小童和班里的3個同學去建筑設計院實習。
剛開始上班,領導把為一家客戶做的設計方案給他們看,想聽聽他們的思路。小童和他的同學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歷數中外古今著名建筑,與之相比較提出很多建議。領導最后讓他們修改一下原方案,大家信心十足地接了下來。不料實踐中才知道,自己那些建議根本實現不了,只好灰頭土臉地把設計方案原封不動交了上去。
“狂”癥狀八:不屑小事,另起爐灶!
◎“狂”指數:★★★
你是否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領導之所以不放手讓你單獨做大事,是因為他還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備這樣的實力。有時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你的工作作風。
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案例:小章是一家外企的文員。這家外企的企業作風十分簡樸,甚至每頁打印紙都要反正面用。一次,辦公室的勤雜工沒有來,主任抱了一大摞用過一面的打印紙,讓小章按大小分類以備再用。小章心里很不高興,那摞紙放在桌上一天也沒動。當第二天主任面帶不悅地抱走那摞紙自己整理時,小章感到事情不妙,果然,幾天后公司裁人時,小章被解雇了。
“狂”癥狀九:前衛著裝,品位標榜!
◎“狂”指數:★★★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形象,你若想進哪家單位供職,首先要在著裝上與該單位的整體形象相符,而不要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案例:李露是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材也很好,她穿衣服便格外講究,也很時尚。夏天流行穿肚兜,她就敢露著肩膀走在寫字樓里。且不說寫字樓里的冷風讓她渾身冰冷,同事們別樣的眼光也讓她自然不起來。一周后,公司下發了《職員著裝規定》:工作時間不許穿著暴露,以免影響公司形象。
編后語: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人,缺少工作經驗,如再不肯動腦筋把工作做好,凡事都想請人代勞,要想出頭就更難了。同時職場不是學校,不是家庭,一些學生的嬌驕之氣就要徹底戒除,切忌以自我為中心;要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和合作精神,同時有必要學習一些禮儀文化知識,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