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個工作日中午,記者走進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的工作樓,從前臺到辦公區,所有的燈都熄著,所有的電腦都關了。座位上,員工們都在閉目休息。整個辦公樓釋放著與外部截然不同的靜謐氣息。
從中午12點到13點,是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的腦休一小時時間,每天此時辦公室熄燈一小時,自覺關電腦一小時。從今年5月開始,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員工的午休權利,實踐低碳職場的理念。
電燈電腦中午關閉一小時
午休時間,職場環境究竟如何呢?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宋迎春發現,有些員工繼續在電腦上工作,也有些在上網打游戲,還有部分員工開著電腦打瞌睡。能否倡導大家午休時間關上電腦,讓大腦休息片刻,同時節約能耗呢?一個腦休一小時的計劃就這樣成形了。
今年5月,世博會開幕之際,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正式推出腦休一小時節約月活動。總經理馬玉春親自在晨會上向全體員工發出腦休一小時倡議。公司專門成立腦休一小時執行小組,負責對各部門實行情況進行檢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議,設立流動紅旗,當月執行最好的部門可以得到流動紅旗并獲得獎勵。
睡覺散步午休真的閑下來
活動開始后,多數員工選擇了關電腦、睡一覺。企劃部員工武國明告訴記者,原來午休時間習慣上網、工作,到了下午感覺特別困,現在中午睡上一覺,一段時間堅持下來,感覺舒服多了。他透露,公司很多細節安排很人性化,比如到了下班時間會放音樂提示;如果外面下雨,會提醒大家帶雨傘。
陳稢,運營服務部員工,碰到記者時,她剛從外面逛街回來。她說,辦公室白領朝九晚五,待在寫字樓里,很少有機會曬太陽,而陽光對女性其實非常重要。以前自己有點電腦強迫癥,只要電腦開著,就會習慣性地去動動鼠標。現在中午跑到街上散步,曬太陽。下班后,工會每周還安排游泳、瑜伽、羽毛球等活動,供大家選擇性參加。這樣堅持鍛煉,對身心健康很有好處。
員工認可減壓用電明顯下降
一個月過去了,腦休一小時在職工中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好評。公司決定,將腦休一小時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執行下去。一份無記名的調查問卷說出了職工的心聲。在回收的85份問卷中,100%的職工對腦休一小時非常認同或認同,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減壓和節約方式;93%的職工認為腦休一小時會提高下午工作效率;94%的職工認為腦休一小時不會導致額外加班;88%的職工由此養成隨手關燈、關電腦習慣;92%的職工表示會將腦休一小時推薦給親戚朋友。
5月份公司的用電量也明顯下降,環比4月份減少用電1974度,下降14.59%;同比去年減少1348度,下降10.69%。
企業反對加班提倡勞逸結合
腦休一小時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倡低碳,更重要的是,提倡勞逸結合的工作方式、平衡的生活方式,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每個員工快樂工作。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馬玉春認為。激烈的競爭和考核體系,導致午休在一些企業形同虛設,午休加班成為一種常見的隱性加班。馬玉春態度鮮明地告訴記者,我是不提倡加班的。過度加班只能說明兩種情況,一是工作任務安排不合理,二是員工技能不達標。在少加班的情況下,同樣能保證公司的競爭力,公司的計劃管理系統幫上了大忙。在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計劃管理系統中,每個員工都有詳盡的自我計劃管理,詳細到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管理人員設有下屬計劃管理;下屬可以看到上級的計劃管理。這樣,時間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事實上,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這兩年的業績增長迅猛,首年標準保費收入年復合增長80%以上,遠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長率。員工也分享了公司的成長,大部分員工每年能得到加薪。合理腦休與提高績效,追求企業利潤與提高員工收入,這些矛盾統一體,在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的實踐中,實現了相對均衡的發展。
記者手記
腦休一小時可在更多企業實踐生活在2010年世博會舉辦地上海,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去參與世博,實踐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是不斷追求GDP增長,還是探索人、企業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
再請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今天,公司太熱了!我們是否曾說過這樣的話:今天工作怎么這么累呢?天天對著電腦,視力又下降了。為什么這樣熱、這樣累?因為,我們的腦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轉的狀態,我們的電腦排出了太多的能量讓職場更熱,我們的大腦因為沒有得到休息而倍感疲乏。現在,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提倡的腦休一小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中午熄燈一小時,自覺關閉電腦一小時,腦休兩字一語雙關,讓人腦和電腦都得到片刻的休息,讓員工快樂工作和建設低碳職場落到實處。無疑,這是一個細小的舉動,這也是一個簡單的創意。然而,恰恰因為小,因為簡單,它可以在更多的企業,在更多的辦公樓,尤其是在朝九晚五的坐班制企業靈活復制。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也都可以在一天中的某個時間腦休一小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斷追求高額利潤,是工業文明發展初期企業的原始動力,當工業文明發展到中后期,關愛員工、踐行社會責任等要求開始涌現。在企業財務中,員工收入和休息被列為成本,它與企業利潤身處在報表的兩極,確確實實有時構成了一對矛盾。在產業鏈上,以結構調整促優化;在企業內部,以管理創新求共贏。以腦休一小時為起點,企業可以走得更遠。腦休一小時是一種工作態度,是一份社會擔當,也是一種文明遠見,更是一種身體力行。愿更多的企業來做快樂工作、低碳職場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