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拉近了同事關系
楊先生說,自己身邊很多人都這么干的,第二天上班遇到被“偷”的好友,還要拿這個話題說起,讓大家關系親近許多,并且給原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不過,楊先生表示,因為半夜起來“偷菜”,確實影響了睡眠,“家里人看我這樣狂熱,一方面覺得有趣,同時又覺得我很無聊”。
而白領羅小姐同意楊先生的感受,目前她在開心網上的花園已是16級的等級了,通過“種菜”、“偷菜”,她目前已經有了“500多萬”的“資產”。她表示自己的“發家致富”除了靠記好果實成熟的時間不讓人“偷”之外,還靠朋友的幫忙。“我晚上睡覺了,但仍然能照偷不誤。”羅小姐表示,最近球賽很多,她很多朋友都在家里熬夜看球賽,她就把自己的賬號和密碼給了一幫這樣的朋友,他們在看球之余,幫她第一時間收獲自己花園的果實,并第一時間幫她“偷”朋友家成熟的果實。
心理專家:玩可以,忌沉溺
針對白領的“偷菜”狂熱,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心理咨詢師何維表示,這是白領們減壓的一種方式。
何維說,“偷”與“被偷”的游戲,就像童年中經常玩的“過家家”的感覺一樣,虛擬著買菜、做飯,獲得樂趣。“而現代白領工作壓力都很大,這需要自動的對壓力進行自我放映,不能被焦慮的情緒影響自己太多。通過這個游戲,可以離開現實的壓力,而且在網上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今天去你家偷,明天來我家偷,左鄰右舍大家一起玩,輕松自在。這樣的游戲,還能讓熟悉的朋友之間又增加一種認同感。”
此外,“偷”在現實中是不被允許的,而在網上能夠“光明正大”的“偷”,也讓白領們獲得一種快感,在現實中遭遇的壓力,也可以通過“偷”加以宣泄和傾訴,以此放松緊繃的神經。
不過,何維提醒,熱衷于網上“偷菜”的白領都是成年人了,在進行游戲的時候,要清楚游戲只是“減壓”的一種方式,要適可而止。“不能狂熱到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如果過度的沉迷于網絡游戲,就不可取了。”
“我一早起來就發現自己種的菜都被偷光了”“××家的菜已經成熟了,趕緊去偷。”最近,在寫字樓里經常聽到這樣的談話,實際上它并不表示誰家有小偷“光顧”了,或者誰要結伴去偷東西了。而是談論一種設置在開心網上的“偷菜”游戲,據悉,這個游戲在白領間頗為流行,甚至有些白領一天不“偷菜”就憋得慌,已經有“偷菜強迫癥”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