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情緒樂觀很重要
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懼、緊張、憤怒都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因此,預防和治療胃腸病,要經常心情愉快,保持樂觀,避免患得患失、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不光是對胃,保持心情愉悅對身體健康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早餐必不可少
一夜睡醒,體內儲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這時急需補充能量與營養。千萬不要因為時間緊或者懶惰就省掉吃早餐。另外早餐一定是要吃“熱”的,這樣才能保護“胃氣”。可以喝一些粥、豆漿、 牛奶 ,但是盡量不要喝涼的果汁、冰咖啡、冰牛奶這些冷飲料。
吃太快不會節約多少時間,反而更傷胃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有時候吃午飯的時間都很緊張,于是很多人狼吞虎咽幾口就解決了午餐。其實這樣的做法非常的傷胃,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碎爛,可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唾液具有消化食物及殺滅細菌等作用,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因此,進食宜細嚼慢咽,不可囫圇吞棗。
吃飯也要精神集中
中國有句古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吃飯要專注精神。其實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因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充足的血液供應胃腸道。若一邊進食,一邊思考問題,或一邊進食,一邊看書,看電視,大量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長此以往,勢必影響胃的功能,導致胃病發生,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
飯前飯后都別喝水
雖然現在很流行減肥一說,更有人建議飯前多喝果汁或是水可以幫助抑制食欲,減少進食。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起到暫時緩解食欲的作用,但是副作用卻后患無窮。因為飯前,飯后大量飲水,可沖淡胃液,稀釋胃酸,使胃的化學性消化作用及胃酸的殺滅細菌作用大力降低。胃部動力也會減低,形成慢性胃炎、胃部疾病會馬上找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