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白領因為房租問題都會選擇偏遠的地方租房子,但就增加了上班路途遠,時間長的問題。而職場壓力和焦慮不僅體現在工作上,時間太長,路途太遠也會影響白領的身心健康。
去年碩士畢業的李媛(化名)在上海的一家國企上班,她發現直線經理每天都會提前十分鐘到辦公室。為了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她想早點進入辦公室,以充沛的精力表現出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可在早高峰地鐵公交的換乘中“搏擊”一個多小時的她,往往到了辦公室已經筋疲力盡。
這種經歷是很多大城市職場人共同的狀況。智聯招聘和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職場人平均上下班往返需0.96小時。其中北京上下班耗時全國最長,平均1.32小時;上海1.17小時,天津1.15小時緊隨其后;杭州與深圳分別為0.86小時和0.87小時。
上班路途遠消耗的不僅是時間和體力,蓋洛普調查就稱上班路超90分鐘會焦慮,其中1/3會有心理問題。壓力和焦慮不僅體現在工作上,瑞典Umea大學研究,夫妻一方如上班路超45分鐘,離婚率增40%,結婚頭5年尤明顯。
無奈的李媛只好拿微博上的“勵志名句”調侃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看看富豪榜,如果上面沒有我的名字,就去上班。”
尋找壓力源
上班路途耗時長給職場人帶來焦慮屬于工作環境帶來焦慮的一部分,中智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咨詢專家胡彭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這會使心理壓力增大,睡眠變差,社交活動減少。
不僅如此,專家還表示,其實職場焦慮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是來自工作本身,特別是在大城市、大企業工作的人群,同行、同事之間有競爭,而每個企業每個部門也有自己的業績指標,但是由于市場飽和或者是決策本身的原因等,員工覺得再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會覺得“壓力山大”。
來自職場人際壓力和不調和的價值觀是職場人的另一種壓力。從員工自身的人格特性而言,有些人個性可能就是比較悲觀的,遇到批評就會非常不舒服。胡彭令還發現有些“80后”、“90后”實習生和應屆生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而眼高手低,又缺乏合理的職業目標,也會非常茫然。
特別要引起企業注意的是,那些看上去性格外向,喜歡壓力大、競爭性強、快節奏工作的員工看上去是承受壓力比較強的人,其實這種人往往自尊心也更強,一旦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更激烈爆發。企業高管往往也是焦慮的高壓人群,他們通常有較強的責任心,也更加在意別人的看法。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焦慮和壓力源是家庭和生活,如果工作狂類型的員工因為工作忽略了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而產生矛盾,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