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公元175-219年),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作為曹氏集團的謀士幕僚,是三國的悲劇人物。他出身世家,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卻最終以罪被誅,表面上是恃才傲物招人妒,實際上是自作聰明惹的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大肆描繪和渲染此事,以貶斥曹操的忌才和殘忍。其實,除卻與曹操的矛盾外,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癥給他埋下了人生悲劇的禍根。
什么是小聰明綜合癥
小聰明指特有的具體能力,常常表現得聰明伶俐,能言善道,機靈敏捷,善于偽裝,善于演戲,隨機應變等,但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由于習慣于糾結瑣碎細致的事務,而缺乏綜合思維能力。通常表現為高IQ,低EQ。
小聰明綜合癥表現為:
1)自以為是,自認比其他人聰明,喜歡與別人做比較,容易遭到別人的反感與厭惡;
2)愛賣弄或者炫耀自己的才華或者能力,常對所有話題都敢夸夸其談,無知者無畏;
3)常常覺得不滿足,追求別人的贊賞和肯定,常常以此得意;
4)容易隨波逐流,做事浮躁,不能識大體,總是糾纏于細節;
5)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就進行肆意的揣測和兀自判斷,追求急功近利。
小聰明綜合癥的形成與個人自我意識發展相關,是對“現實我”的認識和評價超估,以至形成虛妄的判定,顯得過度自信,愛慕虛榮。
楊修小聰明綜合癥的根源
楊修的小聰明綜合癥是與其家學淵源有極大關聯。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封侯拜相,史書記載:“自震(楊震)至彪(楊彪),四世太尉。”如此顯赫的家世,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世家可以媲美。
與風光無限的先祖比較,楊修的個人才華毫不遜色。他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在當時頗有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