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職業,2006年首次被列入國家職業大典。目前的從業人員部分是由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電視、電臺)編輯、記者、網站管理員、圖文設計等職業中分流出來的,部分則來自于應屆大學畢業生。如今,網絡編輯的從業群體仍在不斷擴大。
不甘當“窮忙族”的網編
每天都很忙,但我心里很清楚,就算再忙上兩三年,依然不會有任何改變。我看不到自己的發展前景,這種毫無希望的忙碌幾乎耗盡了我的時間與精力。
吳萊(化名)大學畢業后從事網絡編輯工作至今已2年有余。從剛開始的充滿激情到如今的疲備不堪,她感覺自己的職業發展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網絡編輯的工作內容基本上就是復制加粘貼,原創的內容非常少,2年來都做著枯燥乏味的體力活。而且,勞動強度之大,不亞于日報的新聞記者,平均每天要復制粘貼制造出上百條新聞。由于網絡新聞的即時性,我的假期相當少。即使是這樣超負荷地勞作,收入和福利依然微薄。”吳萊這樣說到。
“很多同行跟我有著同樣的困惑。起先覺得做網編工作環境挺好的,風吹不著雨淋不到,有自己的辦公臺,每天可以自由上網,工作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是一個十分鍛煉人的職業,在進入職場初期成長很快。但是,日子一長,工作量持續過大,職業倦怠越來越嚴重,加上久未增長的微薄薪資,更令人沒了那份沖勁。”吳萊說,“我真的不想再當‘窮忙族’了!”
三條路徑尋求職業發展突破
職場競爭激烈,忙碌是正常現象。但有的人忙得充實,有的人卻忙得很疲憊。“窮忙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天腳不離地的忙著,甚至超時工作,卻不知忙些什么,為什么而忙,看不到效果,也看不到希望。為了生存,或只是因為一種慣性,每天忙,忙,忙,……。
普通的網絡編輯工作,由于本身技術含量不高,可替代性較強,整日疲于奔命,沒時間充實自己,不但腦力退化速度越來越快,職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弱,導致惡性循環,職業價值感低下,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
不甘“窮忙”的網絡編輯們要想尋求職業突破,可以從三條路徑尋求突破。
路徑一:跳——向知名平臺靠攏
如果認準了網絡編輯這個職業方向,想讓自己從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價值和希望,不妨將目光投向那些知名的網站,如搜狐、新浪、網易、雅虎、TOM等,都是網絡編輯們最渴望的職業平臺。在這些大型門戶網站,網編的職業空間更大,新聞采集、策劃、播報的成就感也很強。同時,擁有大型門戶網站從業經歷,絕對是找準了未來職業發展的一塊“踏腳石”。當然,為了進入上述知名網媒,你必須客觀地衡量自己的競爭力,并有計劃地做好準備。
路徑二:專——提煉優勢往專業方向發展
如果未來的職業方向是做一名媒體人,那可以考慮轉向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等。相對而言,目前平面及電視媒體的從業環境相比網媒更為成熟和完善,個人的發展路徑也更為多元化。
具體到崗位的選擇上,最好能和目前工作的專業領域對接,比如IT頻道的網絡編輯,可以轉向IT財經媒體;時尚類的網編可以向時尚媒體紙媒或公司轉型,這樣,既沒有脫離原來的工作經歷,也可能獲得更多的職業機會。
路徑三:轉——重新定位謀求新行當
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做網絡編輯這份工作,那么就需要重新進行職業定位和規劃,找到當前最佳的職業定位,收集目標行業信息以及職業的前景,為自己的長遠職業生涯發展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