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采用這種直接的方式,不管三七二十一,牢騷、怨言脫口而出。情急之下,難免會有不適之詞。于是有些人可能會被你的怨言弄得滿頭霧水,內心生厭,而真正惹惱你的人卻如沒事兒一般,牢騷之后,一切依舊。殊不知,牢騷也有藝術可言。
自述:
那年我讀大學二年級。年終評比,我名列全班第4名。按照慣例,班級前8名均可獲得獎學金。我心理早盤算好了,二等獎學金,足足300元現金吶。這可是我的救命錢,下學期的學費全指望它了。萬萬沒有想到,獎學金名單上竟然沒有我的名字!第9名入了圍,唯獨掉了我。這是為什么?
我怒氣沖沖地去找輔導員。輔導員看到我一點也不意外,說,這次考評,不僅論成績,而且還要考核平時的表現,尤其是個人心態。很多同學反映你的牢騷和抱怨太多了,不符合一個優秀學生的標準,所以班委會討論后決定取消你的獎學金資格……
輔導員的一番話,像一記炸雷撞擊著我的心。我先是詫異,繼而憤怒,接著是羞愧,我的臉陣陣發燒,到最后竟低到了胸口不能再低的地方。輔導員拍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回去好好想想,相信明年你依然會拿到獎學金。
我一言不發退出了輔導員的辦公室,那一刻,我感到全世界都在嘲笑我、奚落我,讓我無地自容。對輔導員的話,我幾乎沒有反駁的余地,因為我的確就像輔導員說的那樣,愛發牢騷,愛抱怨,同學們都叫我“牢騷鬼”。
發發牢騷也是問題嗎?那一整天,我都被這個問題糾纏不清,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牢騷也會影響到我的生存大計。那天晚上,我沒有吃晚飯就滾到床上苦思冥想。我在同學們的心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想起,我的家境貧寒,所以常常抱怨命運不公;班級組織活動,我就抱怨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耽誤了我的學習;學校的一切事情,我都悉數抱怨過,什么輔導員這件事處理得不好嘍,班長哪句話說錯嘍,同學們上課都不認真做筆記嘍,甚至于廁所太臟嘍,伙食太差嘍,學校太閉塞嘍……
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吃喝拉撒,我從來都是不合作、不屑與不滿的態度,走到哪里都在牢騷,都在抱怨,在寢室說,在班會上說,吃飯的時候說,學習的時候還在說,牢騷與我形影不離。想到這里,我越發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我沒想到自己竟然是這樣一副模樣,這樣愛發牢騷的人,同學們怎會忍了那么久。
第二天早晨,我簡直沒臉起床了,在被子里蒙頭睡到中午,起床時,我已經決定,從今天開始,我要徹底改變。
我發誓以后一定要閉緊嘴巴,不要隨便說話。這樣做的確有些賭氣的味道。這種實踐在開始幾天顯得頗為艱難,我常常把牙齒都咬酸了,愣是沒讓牢騷溜出口。這對于我無疑是種酷刑,要知道,我可是最愛說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