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職場雜志設計了一個薪酬羅盤,當你將個人學歷、從業時間、外語水平、海歸經歷、所在行業、居住城市等各項指標在羅盤上旋轉到同一條豎線上時候,指針對應的就是你的薪酬指數。我把這個羅盤拿給漢堡包玩,他埋頭鼓搗了半天,郁悶地自言自語:“天啊,真準,難道我只是個賺五千塊的料?”
在精英薈萃的北京,漢堡包拿著一份不多也不少的薪水,扣除每月三千多塊的房貸,剩下的錢也就只夠吃飽穿暖。所以漢堡包經常奇怪地說:“咦,我的錢怎么花得這么快?不行,我要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這種強烈的職場欲望,儼然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性目標。
大學剛畢業時,他進了一家國企,月薪不到兩千,有一半都用到了打游戲上,每到月底就窮得響叮當。那時候的他并沒有強烈的賺錢欲望,吃飯有免費食堂,睡覺有單位宿舍,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用他的話說,起點低,欲望就低。
隨著職場閱歷的增加和實力的提升,人的欲望也逐步攀升。當漢堡包終于通過跳槽實現月薪五千的目標時,才發現他的目標定得太低了,月入一萬才是好本事。于是他惆悵著、徘徊著、醞釀著實現下一個職場目標。
此時,我的另一位朋友正因為低估了自己的身價而苦惱。在做了幾年英文雜志采編后,他被一家公關公司的老板相中,以一萬出頭的月薪挖過去做媒介經理。這個價格是他自己開的,漫天要價不是他的作風。沒想到,成為公關男沒多久,他就開始感到痛苦了——他覺得自己當初開價太低了。“沒有加班費也就忍了,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也就算了,最可氣的居然沒有年底雙薪,當時我都沒問清楚,以為年終獎是想當然的事!”他開始憤憤不平:“稅前一萬一,稅后只有八九千,其實一點都不多!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我一定會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