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來,曼哈頓一家高檔時裝店的銷售主管卡羅琳-貝莉是個大忙人。她對時裝店內女裝的展示認真得近乎挑剔:重新整理已經疊得很整齊的毛衣,把掛衣架的間距嚴格設定在一指寬。此外,她還要抽空打電話給上司,商量店里的業務。雖然看上去很忙碌,她卻有“造假”的嫌疑——店里一個顧客也沒有。“老板和顧客都不希望看到你無所事事,所以你得忙起來,重新疊疊衣服,四處撣撣灰塵,拖拖地板——盡管店里已經一塵不染。總之你得做點什么。”雖然一天中只有六個顧客走進店里,但貝莉成功地讓其中三個人掏了腰包。
職場流行“裝忙”
在經濟景氣的時候,員工們有時會在一起開玩笑,互相吹噓如何在老板面前“積極表現”的經驗。如果不是單純出于欺騙老板的目的,裝忙甚至可以稱為一種藝術形式。但是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危機面前,裁員一波接著一波,對有些人來說裝忙已經不再是一種娛樂,而成了一門職場必備的生存技能。在零售業、房地產業、餐飲業和律師行這些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領域,你仍然可以看到員工們努力工作的身影。但是在業務已經大幅萎縮的情況下,他們忙碌的內容不禁讓人畫上了問號。
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已經超過了7%,還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丟掉工作。在這種飯碗朝不保夕的形勢下,員工們個個自危,許多人絞盡腦汁使自己顯得忙碌起來,生怕自己成為老板眼中的閑人。在服裝零售業,疊衣服一直被店員認為是“麻木的重復性勞動”,可是現在當顧客們把衣服胡亂丟在試衣間時,卡羅琳。貝莉會心存感激:“你不希望顧客把衣服整齊地放回貨架,因為這時你可以展現自己的價值。”哥倫比亞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艾里克。阿布拉姆森指出,雖然“瞎忙”對生產率沒有什么價值,對員工個人來說卻必不可少。“上班后無所事事是很難受的,忙碌至少可以帶來一絲安慰和些許滿足感。”
“裝忙得有創意”
但是,在業務慘淡的時候,“沒事找事”也需要較高的智商和創意。房地產市場火爆的時候,房產經紀人米歇爾。科爾比曾經忙得腳不沾地;現在房市蕭條了,她被迫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對辦公桌進行“考古發掘”,“我找到了2003年的銷售記錄,并給它們重新分類。現在我的辦公桌整潔得光可鑒人。”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廳里,領班每天帶著服務員給筷子折紙套。他自我解嘲說:“這是一種手工,可以幫人放松心情。”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的交易大廳里,銀行家們有時甚至靠拋橄欖球來打發時光,偶爾你還能聽到電腦顯示器被砸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