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為何總要強求自己
究其原因,取悅別人的心理通常源于自信不足。因對自己的價值存在懷疑,所以不惜犧牲時間和精力,努力往證實給自己看,沒有他人的認同和寵愛,你似乎就活得不“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了,讓步了,委曲責備了,始終就是開不了口,婉言拒盡別人。
結果,你發現自己干著最不愿意干的事,承擔著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種種義務,透支著自己的精力和體力,不但沒有活出你想象的八面玲瓏、眾人拍手稱好,反而活得很委屈。
坐上了證券公司副總裁交椅的琳琳也不例外,“什么場合沒經歷過?可對我來說,天底下最難說出口的那個字還是‘不’,有時候連我都恨自己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似乎生下來我頭頂上就刻了‘傻妞’兩字,我倒是蠻欣賞老公的哲學—說自己心里最想的,不理會別人怎么想!聽上往是有些不近人情,但你還不得不承認,他的人緣出奇的好。”
一個好漢三個幫,意思也不是要你鐵了心腸變成冷血動物,見死不救,不幫助他人,而是說應該基于一個正確的出發點,視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不要強撐著,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義務一種負擔。
比如鄰居因周末外出請你替她照顧女兒,你本來早就安排得滿滿的,頂不情愿,可是一想到兒童節她帶你兒子往游樂園玩得很開心,就委曲自己答應下來。結果,你留給自己的是一個爛攤子,把計劃好的事兒弄得一塌糊涂,與其如此,倒不如坦誠相告,想必對方也會諒解的。
解決方法:做個不隨波逐流的個性女性
讓別人偶然失望一下
學著相信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極限,并真誠地表達出來,讓身邊人了解你的苦衷。萬一對方不開心,我們仍有理由和信心持續自己以為正確的生活方式。實在,在骨子深處,我們都知道不可能時時勢事取悅所有人,所以說呢,偶然讓別人失看一下亦是情有可原的,不必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
有位護士,白天工作非常辛勞,盡心盡力照顧病人,有人稍不滿足她都覺得很內疚。晚上回到家里,整個人累得快散架了,還得侍候好老公和孩子。
她一臉的無奈:“我也是人,也需要照顧呀,可是,等我一拿起雜志預備翻翻,或者剛放好水,預備泡個熱水澡,老公不但不體諒,還在一旁抱怨這抱怨那,真不知怎么辦才好?”
希望被最親最愛的人認可,這是情理中事,讓別人開心和滿足這本身沒什么錯,題目是不能讓這種沖動影響自己做出理智的選擇。
專家問她,假如晚上在家休息不好,第二天會怎么樣?“說不定忙著忙著,一頭倒下,睡死在醫院病床上了。”她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似乎不能有太多的選擇,但不管怎么樣,首先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假如先把自己弄垮了,一切不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