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參加工作之后,昔日少年那份青梅煮酒談論學問的書生意氣,已淡了又淡。那些風花雪夜的季節、青燈黃卷的日子,早就被求生存的匆忙步伐而代替。想起當年一起坐在課堂里的多年同窗,在社會上像兒時玩的陀螺那樣按各自的軌跡,轉了幾圈之后重聚一處,竟已隔漠得傷心。在傷心之余我不得不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中找點東西來寄托一下我疲憊的心。就不由得時常憶起慈愛的父親在兒時“六.一”送給我幾本或幾十本之類的書。如今我竟然發現我竟擁有了如此相同的心韻,也想將來我送給我的孩子也會是相同的禮物,只是如今不同的是自己送給自己,是你重新讓我獲得了一種氛圍!即使無人喝彩,我也學會了營造了自己的氛圍,堅持了自己的喜愛。
我希望有自己的書屋,和自己的書架。愛書也惜書,朋友上家來玩開始都會以自己的書做為炫耀,可以有借有還,看著日益減少的書量開始有些后悔了,即便千方百計讓朋友回還了回來,也差不多千瘡百孔了好不痛惜。一改往日的初衷堅決不外借了,可是書又無法安置,只好學著父親留下的儲書方法,先將書歸類分好,有數本的裝訂成本,貼上標簽如同檔案般分類歸屬。這樣才算還了我一個清潔整齊的書柜了。接下來就是翻閱我喜歡的書了,在書中尋找我自己的天空,回憶我的夢想。
這不使我不難想到有人將讀書看作“精致的聊天”還曾有詩云:“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嘗。舍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那么,我們且放下手中的杯盞,坐下來好好聊聊,按理分享這一天的時光。或者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桃園竹下單挑陶淵,若嫌古人渺遠,我們不妨與近代名人、小說同其歌哭,若你向往更近的天籟知音,便不妨與生活相結合找合適自己的性格、理解來聒絮一番。那些書中必定有 我們似懂非懂的人生真諦的解答,如同聊天也會有時會在一瞬間的碰撞中化升為智慧。
我曾夢想一定要經營一家書店,不賣磁帶、賀卡,不賣通俗讀物和低劣小說,整壁的書架上碼都是人類智慧的精品,而走進書店的人,都是值得與之一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