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的書中提到一個細節,俄羅斯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那些因為愛情而結婚的夫妻,80%后來都感覺不幸福,反倒那些因為功利的原因而結婚的夫妻,感覺幸福的比例大大超過那些因為愛情而結婚的夫妻。到底是為什么?難道婚姻和愛情之間總有著本質的不同?
愛情新機會主義確實存在
所謂的愛情新機會主義,就是在愛情中摻雜了功利的色彩、有比較明確的條件和目的。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事例:第一次約會,女孩子直奔主題地了解對方的“月收入或年薪是多少,有沒有車子、房子”。如此地沒遮沒攔已屬司空見慣。人們不得不相信,愛情有時是很虛幻的,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畢竟,愛情不能當飯吃、當衣穿,它被商品化了。
在所做的網絡大調查中,也證實了這一點。有43.99%的人坦率地表示,如果“一個男人給我一千萬,另一個男人給我愛情,我會選擇一千萬,愛情太不可靠了,而錢最可靠”;只有14.22%的人選擇愛情,視金錢如糞土;在回答“挑選一個男人時,最看重他的是什么”時,有34.33%的人選擇“事業心,有很多金錢”。從這個比例來看,持有“愛情新機會主義”觀念的人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它是現代人在擇偶方面對“金錢”表現出來的新態度。在今天這個“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時代,面對沒完沒了的誘惑,不少女性開始理直氣壯地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把愛情和婚姻看成是自己未來高品質生活的保證,甚至是改寫自身命運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尋找并抓住它,就等于找到了幸福。
愛情新機會主義“新”在哪兒?
今天的愛情觀比之20年以前,正在悄然改變。那些曾被我們不屑一顧的“條件”和不愿意多看一眼的男人,如今搖身一變竟都成了“香餑餑”。愛情機會主義也有了“新”的內涵。
功利與愛情并駕齊驅
今天的愛情要“理想”也要“務實”,年輕人仍有浪漫的情懷,她們從心底里愿意相信有愛情。調查中,有65.54%的人相信有愛情,并在婚姻中追求愛情;不相信有愛情的人只占24.99%。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她們理直氣壯地認為:愛情和浪漫也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在尋找幸福的路上絕不回避或羞羞答答地面對某些“硬件”。盡管有62.89%的女性在挑選一個男人時,最看重他的心靈,但仍有41.79%的人表示,如果讓她們在“一千萬”和“愛情”之間做出選擇,她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愛情”,“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她們要有錢也有愛情的生活。因為,嫁給一個男人,是需要被他寵、被他疼的,而這要讓女人“看得見、摸得著”。至于男人有沒有英俊的外表,只有2.77%的人在乎,這與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重男人的外在氣質的擇偶觀有很大的出入。
調查同時顯示,在選擇婚姻時,有46.48%的人情愿更功利一些,這樣更容易保護自己;28.94%的人希望更理想一些;24.58%的人無所謂功利和理想。在“挑選伴侶時,是堅持理想主義還是不斷妥協”,有55.75%的人表示“不斷妥協,只要看得順眼就可以了”;有44.25%的人堅持理想主義,寧愿獨身也不妥協。至于在“愛情中腳踏兩只船,給自己上一個情感雙保險”的做法,64.36%的人持否定態度,她們認為這有違情感道德,會傷害別人;35.64%的人表示“贊同,因為情感本質就是變化的,既然變化,何不給自己挑個最好的?”這說明,女性在感情上,也努力給自己找一支“績優股”。
男人要多方位優秀
今天的女性對“好男人”的定位已呈多元狀態,她們希望好男人在很多方面都出類拔萃,而非過去的“一好遮百丑”。調查結果顯示:盡管有52.88%的人認為“好男人的標準仍沒有發生變化,是顧家、愛老婆”,但這已不是惟一的標準;50.05%的人表示絕不會挑選極其愛家、但在外面唯唯諾諾的人做丈夫,理由是“唯唯諾諾的男人不像個男人”。33.66%的人表示好男人的標準“不好說”;而有16.1%的人認為“能夠折騰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愛情新機會:談戀愛花心何妨?
安莉是一個典型的實踐愛情新機會主義的女孩。用她的話說是:“有一年之中,我就談了四次戀愛。只有在結婚之前,多談幾次戀愛,閱盡風光無數,才知道什么樣的男人最適合自己。”
事實上也是,在談了大大小小的十幾次戀愛后,安莉和一位公司老板結婚了。結婚之前,包括安莉的媽媽等人都認為,像安莉這樣花心的女孩,怎能夠保證婚姻長久?沒想到三年過去,安莉不但沒有成為眾人預料的怨婦,她和先生的感情似乎漸入佳境,越來越好了。當許多人羨慕地問她婚姻的秘訣時,她得意地說:“秘決只有一個,就是結婚之前,要多戀愛。”
安莉把擇偶比喻在自由市場上挑東西,有的人一進自由市場,猛然看中一件像樣的商品,買完就走。他們不知道前面可能會有更適合自己的質優價廉的商品,一旦再發現,便后悔不迭;而有的人不同,他們在自由市場上挑挑揀揀,貨比三家,最后挑的貨物,一定就是自己很難后悔的。
安莉向我們講述了自己談戀愛的經過,我們姑且將她的幾個男友稱為A,B,C,D,E等,安莉說A很帥氣,但沒有什么上進心;B很有思想,但生活缺乏情趣;C是個詩人,很懂得浪漫,但又經常囊中羞澀,不切實際;E是個小老板,但性格魯莽,不解風情等。總之,在談了前前后后的十幾個男朋友后,安莉一直覺得沒有出現一個自己完全可以心甘情愿,義無反顧托付終生的男人。
到底找一個什么樣的男人結婚,自己才可以心平氣和地認為是正確的選擇呢?那時候,安莉也很迷茫,她的父母家人都催她早點結婚。在他們看來,安莉猶豫不決的原因是她挑花了眼,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才會該嫁時不嫁,而安莉的母親不止一次用過來人的經驗語重心長地勸安莉說:“你知道嗎?女人一旦過了結婚的年齡,就是菜市場上黃昏時的大白菜,早晨可以賣一塊五一斤的,到了晚上,五毛錢一斤也得賣了。”
但安莉對母親的話總不敢茍同。
安莉覺得兩代人的價值觀念畢竟有所不同,上一代覺得談戀愛專一較好,談一個就趕緊嫁,那是因為他們不像現代人,接觸異性的機會大大增多,可選擇性大大增強,所以為什么不多挑選一些,尋找到一個最滿意的,再嫁呢?
就是帶著這種心態,安莉先分析了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丈夫。用她的話說,她有些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所以老公一定不能太窮;她喜歡浪漫,老公還應該懂生活情趣;她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老公還應該有事業心,不然老守著老婆熱炕頭,管得自己心煩;她追求性生活質量,老公的性表現應該讓她滿意等等。
既然A,B,C,D,E等男朋友都無法讓自己完全找到理想的感覺,安莉就勸自己再等等吧!
直到她現在的丈夫林亞南出現了。
安莉將林亞南和她以前的男友“貨比三家“,很快得出自己該嫁林亞南的決定。首先,林亞南是個小老板,有事業心,能夠保證婚后過富足生活;其次是和林亞南接觸來看,他并不缺少情趣,尚非純粹商人兼經濟動物……惟一的缺憾是林亞南長得不夠帥,但安莉想,他要真的很帥,這樣的男人可能又需要自己仰視了,婚后一旦條件不平等,關系還能和諧嗎?所謂的“郎才女貌”,自己比丈夫漂亮,婚后提點什么要求,也能理直氣壯了。
這樣,“花心”安莉在談了十幾次大大小小的戀愛后,旋風般地決定和林亞南結婚了,用她的話說是雖然你喜歡挑挑揀揀,但一旦看中了,就得趕緊買下,不然被別人捷足先登,豈不浪費自己先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婚后三年的幸福生活證明了安莉“花心”的正確,她總是很驕傲地對別人說:“你一旦認真地多方選擇了,就很難會有后悔的可能。瞧我,就是這樣。”
我們需要重新看待我們的愛情價值觀了,比如某些曾經被我們鄙視的愛情觀,今天是否更加適用這個時代?某些曾經被我們不屑的男人,今天是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在這樣一個變化得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要把握住幸福,就需要我們對幸福的變化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