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分為很多類,基本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的,而在生活中常見的貧血種類多屬于后發(fā)性的,有的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所造成,也有的是因為缺少鐵元素所導致,還有是因為意外情況失血過多所引起的,那么今天就給大家簡述三種常見的貧血種類,具體內容如下文。
1、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多見于飲食失調或長期腹瀉的患者。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發(fā)干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癥狀外,還可伴發(fā)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的防治關鍵是調整膳食營養(yǎng)結構、科學進餐。如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yōu)質蛋白,如豆?jié){、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肴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yǎng)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菜頭、胡蘿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腸炎、潰瘍病應積極治療,以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
2、缺鐵性貧血
此種貧血在女性中最為多見,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其表現(xiàn)與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發(fā)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別。
治療缺鐵性貧血可用硫酸亞鐵或10%枸檬酸鐵銨5—20毫升,每日服3次。同時還需同服維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進鐵的吸收。貧血癥狀消失后,為鞏固療效還需繼續(xù)服藥1—2個月。這種貧血的病人,應常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菠菜、紫菜頭、動物肝、動物血及山檀等。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
3、失血性貧血
多見于各種急性大出血之后,如婦女嚴重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崩)、性交創(chuàng)傷大出血及產后大出血;支氣管擴張或肺腫瘤的大咯血;潰瘍病或肝病所致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破裂嘔血等。搶救不及時,常可因失血過多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治療應針對出血的原因先予以止血和輸血,然后治療原發(fā)病。重要的治療措施是迅速輸入全血、血漿、右旋糖酐和生理鹽水等,以補充血量和搶救休克狀態(tài)。緩解后應及早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飲食,并服用鐵制劑,以保證細胞的生長。為防范失血性貧血,應積極治療婦科、內科等原發(fā)病,注意新婚保健,防止各種意外創(chuàng)傷。
以上所述的三種常見的貧血種類都是后發(fā)的,那么就也就是可以通過實際情況來控制和預防的,所以說生活無小事,大家應該在生活當中多注意細節(jié),很多像貧血類的疾病就不會發(fā)生,身體只有當其某方面的功能或是所需元素缺乏的時候,它才會表現(xiàn)出不適或是疾病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