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腫篇
逾四成患者術后淋巴水腫
不少乳腺癌患者術后都會有類似的痛苦經歷:患側的上肢疼痛、水腫,有的人甚至連手都抬不起來。這些現象其實都是由于淋巴水腫引起的。黎玉梅告訴記者,淋巴水腫是由于淋巴管缺失或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體液、蛋白質在皮下積聚而成。乳房切除術因清除了周圍的淋巴組織,造成局部淋巴系統損傷,加上術后的放射治療、傷口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使淋巴水腫成為不可避免的并發癥之一。據統計,大約有41%的患者會出現患側上肢淋巴水腫,使患肢活動度受限,生活質量下降,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
目前,淋巴水腫在臨床上還沒有一個徹底根治的方法。由于上肢水腫的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預防具有重要意義。理論上應遵循兩個原則:
①避免上肢血流過高,因為血流的增加必定使淋巴液的產生增加,從而使淋巴循環負擔加重。比如高強度的上肢鍛煉、感染以及高溫等。
②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比如過緊的衣服可壓迫鎖骨上區,上肢的感染可使局部組織纖維化、淋巴管狹窄。
基于以上兩個原則,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后需注意:1.預防患側上肢損傷、感染;2.避免患側上肢藥物注射、抽血、免疫接種以及血壓測量;3.避免患側上肢高溫,如熱水浸泡、日光暴曬、桑拿浴等;4.避免穿戴過緊的內衣、項鏈和吊帶胸罩;5.避免患側上肢作高強度的運動、搬運重物等活動。
貼心指引
“爬墻鍛煉”減輕淋巴水腫
出現上肢水腫后應早期治療,現有的治療措施主要著眼于阻止惡化以及改善癥狀,對晚期嚴重的上肢水腫效果欠佳。主要措施有:
1.皮膚護理:做好皮膚保護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因為淋巴水腫后其組織間隙富含蛋白質,微小皮膚破損即可引發細菌感染。因此,應避免外傷、患肢抽血、注射、量血壓或靜脈注射;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長時間下垂;避免昆蟲叮咬,預防皮膚損傷,一旦出現皮膚損傷應立即處理。
2.患側上肢功能鍛煉:適度的活動和鍛煉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環。如伸懶腰、腹式呼吸能改變胸廓內壓力,促進淋巴回流。上肢抬舉運動可使肌肉收縮刺激淋巴液流動。然而,過強的運動或靜力性的活動(如搬運重物等)可造成淋巴管負荷過重,加重上肢水腫。切記不能過度鍛煉,應循序漸進。以下運動可以幫助您恢復上肢功能,減少水腫的發生率。運動時,應堅持由患肢遠端到近端活動(從腕關節到肘關節再到肩關節)、按照合理的方法鍛煉。
雙手緊握橡皮球(手術一周內,見圖1)、雙手爬墻(手術后1~2周,見圖2)、手肘上推(手術后第三周,見圖3、4)、擦背練習(手術后第四周,見圖5)。
3.按摩:是目前治療淋巴水腫的最重要手段,通過按摩先清空周邊組織淋巴管,從而加速患側上肢的淋巴液回流。不過按摩要由有經驗的專業按摩師進行。
4.壓力手套:穿戴壓力手套可預防淋巴水腫及避免腫脹惡化。壓力手套可壓住腫脹的部位,避免體液積聚;同時作為患肢的支架,以幫助肌肉泵走體液。壓力手套經特別設計,使壓力集中在手臂下半部,以方便排液。
5.壓力泵療法:即使用淋巴水腫機。將可充氣的袖套置于水腫肢體,間斷充氣使水腫液向心流動。這些空氣壓力設備多為多腔房、序貫性、可調節壓力梯度的泵,泵壓力向心地如波浪一樣遞減,將水腫液擠入血液循環。此法在淋巴水腫早期、明顯的皮下纖維化發生前有一定療效。
6.藥物治療: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近期研究表明苯并吡喃酮可能是一類有希望的藥物,該藥可與沉積在組織間隙中的蛋白質結合,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誘導蛋白水解從而改善癥狀,然而其長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