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攜手希望———乳癌宣傳月”新聞發布會上,與會專家認為,如果對乳癌保持高度警惕、堅持規范合理的治療,就根本不用懼怕它。乳癌已經成為目前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癥之一了。
乳癌發病上升幅度位居第二
雖然不斷進步的醫療技術讓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攻克乳癌的曙光,但在我國,據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慢病處處長雷正龍介紹,乳癌仍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我國上升幅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患者數量在過去30年間上升比例高達96%,僅次于肺癌而且目前已步入每年2%的快速增長期。
“很多人覺得我國乳癌發病比西方提前了10年,高峰段集中在45—55歲的女性身上,但其實我國女性乳癌的發病高峰有兩個,另一個則是在60—65歲。”雷正龍說。
防治乳癌有誤區
“高危人群更應關注自己乳腺的健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徐兵河認為,這樣的女性有八類:有乳癌家族史;12歲前月經初潮者;30歲后生小孩;40歲以上未孕、獨身者;一側患過乳腺癌的女性;患有乳腺導管增生者;體型過度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少女時受到輻射并長期經常有接觸放射線史者。
“值得提醒的是,雖然這些年每到十月,我們就會強調防治乳腺癌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副秘書長、解放軍307醫院乳癌科主任江澤飛教授說。比如,首先,亟需推廣最適合中國女性的乳腺癌篩查策略,平時自檢結合B超、鉬靶是經過無數實踐證明的經典篩查方法,但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僅依靠紅外線檢查和非腫瘤?漆t生簡單的手摸,以致查等于不查。其次,在乳癌病人中,HER2陽性的占25%—30%,但其中有九成病人沒得到及時治療。“這意味著中國有近三成乳癌患者沒規范治療,這些病情最重的病人就這樣錯失了治療良機。”在10月23日舉行的“乳腺癌呵護行動”項目啟動會上,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杰教授說。最后,認為病情到了晚期就沒了希望。
治乳癌,不盲目不放棄
“從建國開始,乳腺癌治療經歷了60年的發展,到如今治療手段已異常豐富,療效很好。完全沒必要一確診就驚慌失措,胡亂投醫”。江澤飛說。
徐兵河強調,對患者來說,目前最需增強的意識是先進行準確的病理檢測再確定治療方案,否則對患者治療過度或不合理治療,都會加劇乳癌的復發,甚至可能縮短患者生存時間。“只有規范地分類型治療,結合化療、靶向治療、基因治療等手段正面迎擊乳腺癌才能事半功倍。即使到了晚期,一樣能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