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診斷:
1.根據病史、癥狀、體征,通過x光片、B超及病理檢查即可診斷。
2.本病應與乳腺增生病、纖維腺瘤、漿細胞性乳腺炎鑒別,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B超引導下的穿刺結果可資鑒別。
乳腺癌的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手術:為本病首選療法,凡符合國際臨床分期工、Ⅱ期及部分Ⅲ期,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均宜手術治療。
(2)化療:適合于Ⅲ-Ⅳ期有全身廣泛轉移的患者,也可配合手術或內分泌治療。常用基礎方案如CAF方案:CTX(環磷酰胺)400mg/m2、ADM(阿霉素)30mg/m2、5—Fu(氟脲嘧啶)400mg/m2,均靜脈注射,且在第1日給予,每3周為一周期,2-3周期為1療程。
(3)放療:適應于中晚期病人手術前、后治療以及非手術適應癥的根治和姑息療法。腫瘤放療總量為40-60Gy/4-6周。可根據病情增減, 放射源常用60CO、X線或電子束。放療常見并發癥為:肺、乳房及皮下纖維化,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機體衰弱等。治療期間配合服中藥可減輕放療副反應,增加療效。
(4)內分泌治療:適于不宜手術或放療的原發乳癌、雌激素受體測定陽性者。所用手段及藥物因月經狀況而異。常用藥物有:三苯氧胺(TAM)lOmg,口服,每日2次甲孕酮(MPA)100rug口服,每日1次;甲地孕酮(MA)160mg,口服,1日1次。乙炔雌二醇0.5-1mg,口服。3次/日;己烯雌酚1-2mg,口服,每日3次。氟羥甲睪酮10~
30mg每日1次,口服。
2.中醫藥治療
(1)肝郁氣滯:情志不暢,精神抑郁,胸悶脅脹、心煩易怒,經前乳房脹痛,舌質暗,苔薄黃或薄白,脈弦細滑。
治法:疏肝理氣,解郁化痰。方藥:柴胡、青皮、郁金、橘核、當歸、白芍、
白術、茯苓各10克,山慈菇、夏枯草各15克,全瓜蔞30克。
(2)毒熱癥虛:腫塊迅速增大,疼痛,潰破滲流血水或黃水,味奇臭,消瘦乏力,發熱口干,心煩便秘,舌質紅、苔黃厚膩或腐苔,脈弦數或細數。
治法:解毒化淤,扶正祛邪。
方藥:貓爪草、蒲公英、生黃芪、全瓜蔞各30克,山慈菇、野菊花、紫花地丁、草河車、半邊蓮各15克,當歸、生地、生山藥、劉寄奴各10克,芙蓉葉、茜草根各2D克。
中成藥:犀黃丸。
(3)沖任失調:月經紊亂,經前乳房脹痛,經后痛減,大齡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過多或多次流產、五心煩熱目澀口干,頭暈耳鳴。舌質紅苔白少,脈弦細。
治法:調和沖任,滋補肝腎。
方藥:香附、郁金、川芎、仙茅、仙靈脾、女貞于、枸杞子各10克,生熟地、海藻、瓜萎、枳殼、白芍、山慈菇、生山藥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