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專家報告顯示,女性春季乳癌的發病率較其他季節均高(春季女性易生乳腺癌,據推測可能與體內女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所以女性在春季更要注意定時檢查,若發現有腫塊,應及時就醫。
為了方便女性了解乳腺知識,明確誤區,積極治療,醫師李惠平教授表示:乳腺癌確診后,早日進行積極規范的治療,并根據個人的特點定制出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能獲得較高的治愈率,實現與乳腺癌“和平共處”。切莫因為種種顧慮拒絕治療或聽信江湖傳言胡亂用藥,不僅耽誤了自己的病情,還可能造成疾病惡化或是復發,給自己和家人都帶來巨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生活中,很多女性認為自我檢查就可預防癌癥,她們寧愿花數千元去做美容護理,對于花費不到100元的乳腺癌檢測卻“能省就省”,這是一種必須糾正的誤區。李惠平教授表示:雖然自我檢查很重要,但是很多沒有臨床體征的早期乳腺癌并不能通過自檢發現。早在2005年,美國的早診指南中就已不再推薦此方法。
由于多種原因,很多女性終生沒有接受過一次正規的乳腺檢查。適齡女性最好在腫塊還未形成前執行乳腺癌的預防計劃,不要被動地等待醫生給出檢查勸告。李教授建議:35歲以下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超聲或彩超等檢查手段,因為此年齡段內的女性乳腺致密度高,鉬靶X線難以穿透,觀察不清,效果打折。35歲以上的女性乳腺組織逐漸開始萎縮并被脂肪組織取代,鉬靶X線照射效果好,有效率可達80%。對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月經初潮年齡小于12歲或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第一胎生育年齡大于35歲或未生育、產后未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應在醫生建議下定期乳腺X線檢查的同時,結合每月一次的自我檢查和定期的臨床體檢。
一旦發現腫塊,一定要盡快明確診斷,需要鑒別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時,醫生往往建議患者進行病理活檢。當腫塊發生在肺部、肝臟等深部實體臟器的時候,需要進行穿刺活檢。但很多病人擔心這種檢查很痛苦,因此害怕甚至拒絕活檢。對此,李惠平教授解釋說,“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表明穿刺活檢會導致疾病惡化。而且美國對于乳腺癌的檢查治療,目前仍堅持對90%以上患者進行穿刺活檢。”
同樣是乳腺癌,臨床常會出現看似病情相同但治療反應卻大相徑庭的情況。實際上,乳腺癌并不是單一的疾病,需要根據實際病情的特殊情況,為患者定制治療方案。
李教授介紹:對于許多尚屬年輕的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并且日后還有生育的需求,醫生會盡量保留卵巢的功能,一般會使用三苯氧胺這一類的藥物進行治療。而絕經后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主要用藥就是像依西美坦這類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和耐受性的芳香化酶抑制劑,通過干擾芳香化酶而影響雌激素的生成,從而減少到達乳腺癌細胞的雌激素量,在阻止腫瘤進展和緩解方面的療效較好,是乳腺癌治療藥物發展的趨勢。
乳腺癌并不可怕,患者的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何在術后及早、規范地進行內分泌治療是防止復發的關鍵。對此,李惠平教授呼吁:廣大女性朋友應及時防范乳腺癌的入侵,而乳腺癌患者則應積極正視疾病,盡早進行規范的內分泌治療,把握手術后1-5年的治療關鍵期,爭取告別復發,千萬不能諱疾忌醫或聽信“江湖游醫”,耽誤了獲得治療的最佳時機。